游珊珊
摘 要:板書設計是教師教學的微型教案,它可以折射出教師鉆研教材、分析教材的過程,板書設計應用得好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提高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對板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一般形式、板書的應用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討,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作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板書設計 應用
板書設計是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文字符號、繪圖或列表,以輔助知識信息傳輸,揭示學習材料之間關系的一類教學行為。它又被稱為教師的微型教案。意喻為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板書,可以折射出教師鉆研教材、分析教材的過程。
板書設計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行為,其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板書如果設計合理、應用得當,不僅有利于突出教學的重點和要點,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還可以揭示教材內在的聯系,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建造,增強信息的刺激強度,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對小學語文板書設計的一些看法,希望與同仁共勉。
一 板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原則
這條原則是指板書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必須嚴格為教學目的服務。與教學要求有關的,就考慮板書;與教學要求無關的,就割愛放棄。
2.簡明扼要的原則
簡明扼要,就是要緊扣中心,把課文中最主要的內容,用最精煉的文字和符合學生認識過程的板書形式,一目了然地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3.完整、系統、條理性原則
依據科學知識的邏輯系統性和學生學習的規律性,板書要完整、系統、有條理。具體地說,就是要根據課文的重點要求,按照課文的邏輯聯系,用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構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提綱。要做到板書的完整、系統、條理,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層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根據教學要求,準確而精煉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課堂上隨課文的講讀一詞一句逐步出現,并通過總結把這些詞語組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提綱。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緊扣課文;既給學生以完整系統的概念,又富于啟發性。
4.啟發性原則
所謂啟發性原則,就是通過板書,促使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才能使板書富有啟發性呢?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從而做到板書的內容和文字精煉、準確,突出關鍵;板書的形式新穎、合理,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板書的符號運用恰當,清晰明確。
二 板書設計的一般形式
1.提綱式
提綱式是按教材內容和講授順序,提綱挈領地編排板書,這種板書便于學生抓住要領,把握內容的結構,形成整體認識,加深印象,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比較式
比較式是抓住事物在性狀、特征、一般屬性與規律、存在的條件與應用的范圍等方面的異同,或比較,或反襯,或烘托,往往可以使學生的認識更清楚、更準確、更深入。
3.線索式
線索式就是通過板書,理清線索,把握思路,使學生的認知條理化,明晰化、深刻化。
4.關系式
關系式就是通過板書,揭示知識之間的關系和聯系,表現出某一結論的思路與方法,形成某種基本推理過程的雛形,使知識系統化,加深理解。
5.表格式
表格式是根據內容可以顯示分項的特點設計出表格,提出相應的問題,在課堂上由師生共同討論填寫的板書形式。
以上為筆者在教學中使用的一些板書設計的典型形式,但要取得教學質量的提高,要吸引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還應注意板書的應用。
三 板書的應用
1.語言精確,富有科學性
板書的字、詞、圖或表等要精確,合乎科學的專業語言規范。在某些情況下,教師為了進行對比、反襯、糾錯等,不妨把錯的東西寫在黑板上,以提醒學生注意。但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注意同時把正確的東西寫出來,讓學生從比較中有所鑒別、有所發現,從正反兩方面受到教育。
2.書寫優美,富于示范性
板書的字跡要工整秀麗、明晰可辨,并且大小適當,教師書寫時要認真嚴肅、一絲不茍,講究規范和優美,使其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教育影響。
3.掌握時機,富于靈活性
板書書寫的時間,應同講解的進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啟發性的,寫在推導過程之前;具有結論性的,應待瓜熟蒂落,寫在分析推理之后。
4.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課堂板書教師應該大膽引導學生參與。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概括板書內容,學生概括的內容可能與老師課前考慮的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對概括詞句選用不一致、但符合課文內容的,應盡量采用學生的。這些內容可以由老師在黑板上板出,也可以由學生到黑板上寫,但必須由老師引路、點撥。可采取老師先寫、學生后寫,老師先寫、學生補寫的辦法。師生共同完成板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果會顯著提高。
總之,課堂板書的設計和應用,不僅能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和授課水平,而且是一門藝術。它是服務于教學的,只要板書設計得好,運用恰當,就可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