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亞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德育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時期的德育教育開展將關系到學生的素質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將產生重要意義。本文中主要對新時代的小學德育教育開展方式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小學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德育;開展方法
前言:隨著近年來我國的新課改不斷深入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也成為了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是促使學生養成正確思想道德的關鍵時期,對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加以重視,能積極的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來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從而為學生的良好素質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
一、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再加上性格以及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問題。同時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正確思想觀念還處于初級認識階段,因此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實施德育教育也是最為有效的。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夠在學習中看到學生的問題所在,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指導[1]。確立適合學生的德育教育目標是教育開展的關鍵,只有明確了學習目標,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得到德育學習,并嚴格的遵守教師所提出的道德規則,這對于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培養也能產生積極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四年級德育教育開展中,教師如果只單純的進行德育知識灌輸,學生是很難提起興趣的,對此教師就需要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來進行恰當的教學目標確定,并讓學生進行具體的規范操作。這樣一來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對文化知識的進一步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二、結合實際開展德育教育
小學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最為重要的階段,這個時間段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都將逐漸成形。作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不緊要從理論方面進行教育,更要重視實踐,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愛國主義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落實愛國主義基本教育方針,并充分挖掘身邊適合學生的教育材料及內容,以便于讓學生體會愛國主義,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繼承和發揚做出保障[2]。同時,教師應當積極的組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組織開展多樣性的德育活動,在實踐中強化學生的認知,更有層次的讓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此外,為了能讓學生得到集體主義的良好養成,教師還可以在班級或者校園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不同的集體活動,例如跳大繩比賽和接力賽等,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來感受集體的魅力,從而養成他們愛護集體、寬容以及合作的思想。
小學生對于社會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并且經驗欠缺,對其進行灌輸教育難以提升效果,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因此結合實際進行教育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在學生教育中融合生活教育,利用身邊最為熟悉的環境來讓學生得到德育素質的培養。例如在六一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或者跳舞等興趣活動,再或者利用學校信息網進行相關的德育內容宣傳等。再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幫一”的活動,組織學生分成各個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中由成績好的同學來帶領成績稍差的同學進行學習,這樣以來既能幫助學生們得到學習成績的提升,也能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助人為樂和得到關懷的感受,對于培養的團結互助能力十分有效,對于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培養也將產生重要意義。
三、充分發揮榜樣力量
教師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引導者,身教重于言傳,這一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教師的引導,甚至會在無形中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可以說在小學生的眼中教師是神圣的,更是具有重要力量的“引導者”?;谶@樣的特點下,教師首先就應當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德育素質的提升。此外,作為教師還應當深入的挖掘學生群體中的榜樣,讓學生榜樣來引導其他的學生,從而幫助整個集體趨于正確的方向發展[3]。對此教師在日常教育中就應當認真的觀察學生,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優良之處并進行表揚,引導學生多向其學習,還可以在每個期末評選出各種優秀小標兵,例如團結標兵、環境保護標兵等。通過學生之間的榜樣力量也能夠促使小學生逐漸得到正確影響,從而加強德育教育效果。
四、從家校結合角度實施德育教育
對于學生的教育引導單靠學校是無法得到滿意效果的,因此學校方面需要積極的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為學生的家庭教育創造好的環境。例如定期開展家長培訓班,幫助家長先建立起正確價值觀,或者積極與家長溝通,向家長宣傳德育教育的相關知識等[4]。同時還可以建立起家長聯系群,利用網絡方式來與家長形成互動,家長則可以將學生的家庭表現及時向教師表述,以便于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實現無縫隙對接,最終達到鞏固效果。
結語: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特點,并建立起適合他們的教育目標、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從而為我國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和高尚品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依托信息技術 構筑有魅力的德育場[J].張忠艷.江蘇教育,2015,(27):141—163.
[2]融德育于信息技術教學之中[J].李凰.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06):112—115.
[3]網絡時代小學德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南昌縣小學為例[J].楊玲,陳樹發.景德鎮學院學報,2019,(02):230—235.
[4]尊崇學生天性,開展快樂德育——小學德育游戲的開發與應用探微[J].陳金葉.教書育人,2019,(01):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