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林
摘 ?要:“萬事貴乎始。”“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堂教學也應當重視導入環節,導入是一堂課的基礎,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導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藝術,精彩、有趣、生動、別致的導入,必然會為課堂教學的展開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興趣;情感;激趣;解疑
一堂課能否成功,導入是一個關鍵。俗語云:“磨刀不誤砍柴工。”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地奠定課堂教學的良好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更快地喚醒學生最有效的學習狀態,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應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好新課的導入呢?下面結合日常課堂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所感所悟。
一、一言一語皆智慧,一問一答皆靈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有效的思維是建立在積極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礎上的。”“教學的藝術并不只是僅僅在于傳授知識,而更應該重視對學生的鼓勵、激發、喚醒。”因此,新課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智慧的導語。導語雖短小,但卻是靈感的來源。好的導語,在上課伊始就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強烈的內心情感需要和學習興趣,起到“一言激起千層浪”的作用,為學習新課創造熱烈、愉悅的課堂氣氛。
如教學“面積單位”的認識,由于所學的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學生難以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說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遠,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在新授課前可以通過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先調動課堂氣氛,在課堂氣氛活潑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情況下1=100呢?”學生由于還處在游戲活動中,給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最后老師總結,其實在我們的數學書上“1=100”也存在。學生感到愕然,然后教師接著問,想知道為什么嗎?這樣導入新課,趣中質疑,疑中生趣,無形無意之中把學生帶入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情境中去,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樂學、趣學,從而實現了“無疑——生疑——解疑”的認知轉化過程。
二、若非觸景激趣,何來生情解疑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生活是具體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由此可見,數學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新知識的導入也應該體現這一教學新理念。課堂教學中采用故事導入法是適合低年級兒童特征的一種導入方式,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適合學生認知特征、迎合學生興趣的導入方式能在課的伊始便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方面,經過精心設計,采用或幽默輕松、或寓意深刻、或新穎有趣的故事導入,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我在學生做課間操時將一件禮物放在了一個學生的課桌里。上課時我告訴學生他們其中一位同學的課桌里有一件禮物,但是他們都不能翻看自己的課桌,只能讓他們猜猜在誰的課桌里,誰猜到了禮物就給誰。對于這樣的情境,學生一開始只想到了有禮物,一個個馬上舉手猜,但盲目猜幾次后他們猜不到,于是他們目光就開始投向老師,他們感覺疑慮或迷茫,此時我適時補充有效信息“它在第幾行”,這樣范圍有所縮小,相對好找了。但此時我又給他們“一個條件一個人只能猜一次”,猜錯了就失去了機會。這個時候,學生都不敢舉手了。此時學生就在思考,該怎樣才能一次找到呢?他們就要求我再提供一個條件,他們的眼神“如狼似虎”,當我再給出一個數據時,可以看到全班沸騰了,特別是禮品所在的那位同學尤為激動。這樣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動性均被有效激發,而且學生在“尋找禮物”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了“位置”的兩個必要條件。
這樣采用孩子最喜歡的游戲方式,一改以往的課堂模式,學生在“游戲”當中興趣昂揚、激情高漲;在“游戲”當中初步感知教學內容,為下面的教學預設了很好的鋪墊。
三、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盧梭的自然教育,遵循自然的永恒法則,尊重人的身心自由發展,而這種教育手段非“生活與實踐”不可。這一點跟《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殊途同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從大量的實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習材料切合學生生活認知、來源于學生生活實際時,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欲望便更加濃厚。數學只有立足現實生活、運用于現實生活的時候,數學才具有生命力,才更具實際意義。因此,教師在設計課的導入時,理應關注學生生活經驗,著眼學生興趣導向,從生活中發現有關的數學問題,引領學生帶著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如教學“年、月、日”時,課前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日,然后問學生一年過了幾次生日,初步讓學生明白年月日的唯一性,然后問學生每年是不是都過生日。然后問學生:“小麗今年10周歲,已經過了10次生日,可他媽媽從出生到現在才過9次生日,你們知道為什么小麗過生日的次數比她媽媽還多呢?”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嗎?此時此刻,孩子們有的看著老師充滿疑惑,有的同桌、小組之間開始竊竊私語,好奇心受到了強烈的激發,探求其中原因的欲望油然而生。教師在學生憤悱、疑惑的時候,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其中的秘密你們自然就會明白了,你們想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嗎?”這樣設計的課堂導入,利用生活的一些特例去辨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進一步思索、探究,在生活實例中認知數學、運用數學,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總之,課堂導入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奠基石”,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堂導入的成敗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課堂的導入理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立足學生實際情況及接受水平,精心設計切合、高效的導入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愛彌兒》.(法)盧梭著.李平漚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大教學論》.(捷克)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德)赫爾巴特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