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芳 張晶 趙梓琦
摘 要:在大數據的背景下,互聯網無不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邊邊角角,它的迅速發展,正改變著我們的衣食住行。在這個虛擬的世界,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大學生,由于他們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一定程度上都沒有定性,自身的消費心理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據此,以下來探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現狀與成因,并以此提出改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消費行為
互聯網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時代的進步,網絡消費的高速增長也彰顯了互聯網消費模式的優越性,而大學生作為時代潮流的主力和引導者,他們的消費行為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因此,掌握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現狀和發展方向,也就對社會消費趨勢有了基本把握,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購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對當代大學生而言,互聯網消費模式的便捷性,多樣性及各種優惠大大刺激了大學生消費以及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欲望。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各大網絡平臺的發展,更是顛覆了以往傳統的購物方式,使購物方式朝多元化方向發展。現如今,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已成為網購的消費主體,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現狀,對其存在的偏差進行研究分析,可以進一步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的消費發展趨勢。
二、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
隨著移動設備的不斷普及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購物也隨之成為一種消費時尚。據調查,截止到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高達8.54 億,手機網民規模高達8.47 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39億。
大學生作為一個青年群體,對網購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欲望。他們在面對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平臺、眼花繚亂的商品、豐富繁雜的信息時,通常會被好奇心蒙蔽雙眼,盲目消費。因此,分析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現狀,不僅能夠引導大學生群體養成正確理性的消費習慣,還能夠更有針對性的營造健康安全的網絡消費環境。
三、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的偏差
(一)盲目追求個性化消費
大學生的個性消費在互聯網的催化下演變的尤為顯著,突出自己的個性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已經成為了眾多大學生追求的目標,互相攀比也導致了大學生盲目的消費。不難得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已經成為他們識別和歸為自己、識別和分類別人的重要方式。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正確認知金錢觀念,不讓個性化消費成為偏激理念是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不計成本的超前消費
隨著眾多互聯網應用軟件的開發,許多超前消費的渠道應運而生,這為大學生超前消費提供了可能。但是每個大學生的資金來源有限,家庭條件各不相同,在面對各大電商舉辦的促銷活動時,往往不考慮成本,于是超前消費、先花再還的消費行為逐漸顯現。
(三)大學生網貸現象突出
“網貸消費”這一新興的理念,戴著偽善的面具走進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眾所周知,網貸以門檻低、辦理手續簡單等優勢獲得大學生額青睞。在這小小的優勢下卻隱藏著巨大的陰謀,大學生為了償還網貸,曠課打工,嚴重影響了學業發展,更有甚者拖垮這個家庭,他們本以為找到了搖錢樹,卻掉進了利滾利的無限循環的陷阱中。
四、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偏差成因分析
(一)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同輩群體,他們在行為上相互模仿,心理上相互影響,為了追求前衛新潮,盲目攀比現象嚴重。另外,大學生之所以盲目的追求個性化消費,與大學生本身缺乏完整穩定的消費觀念相關,隨機消費和沖動消費讓他們的消費行為更加偏激。
(二)近年來,關于校園貸的案件屢見不鮮,不少大學生為了滿足一時虛榮,通過各種互聯網應用軟件,不計成本的進行超前消費,這些超前透支的畸形消費現象,不僅對大學生的家庭增加了財務負擔,而且對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大學生網貸作為一個新興市場,近年來大肆興起,其迅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帶來了消極影響。其次,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及風險意識不足,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最后,大學生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網貸往往是學生過度消費的一個資金來源,經濟上的限制和消費上的盲目,使得大學生更加追捧和青睞這種低門檻的貸款。
五、互聯網時代下對改善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建議
(一)家庭應減少對孩子的“無私奉獻”,適度供給
在中國式的教育下,有些家庭錯誤的引導方式,導致了一些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勤儉節約,變得自控力差,自理能力低下,對家庭產生強烈的依賴。對此,我們可以縮短發放生活費的周期,限制他們的消費水平,讓他們養成規劃消費的好習慣,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還可以適度鼓勵孩子走出校園,從事一些兼職活動,讓他們以實際行動體會到消費行為背后的艱辛。
(二)大學生自身應加強管控,有目的的消費
對于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的我們,理財能力普遍較低,經常到月底成了“月光族”,不懂得錢該如何花在刀刃上。所以一定要在大學期間樹立一種思想——我們應該學會自己奮斗,不要總是依靠家庭的力量,學著自己解決問題。可以列一個計劃表,在與之相應的欄目里記下實際支出項目,月底可總結出哪些項目可適度減少或者去掉不必要支出,把合理的消費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養成一個合理、良好的消費習慣。
(三)社會應積極引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幫助大學生理性消費
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讓大學生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適度消費,提前預估風險,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依法加強互聯網管理,凈化網絡環境,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在消費行為中產生的問題都是有因可尋的,除卻問題本身,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問題背后深層次的東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培養健康的消費心理,塑造積極的消費行為,使他們成為真正合格的時代領軍人物,促進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袁安鑫;楊菲.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消費觀研究[J].2019.08
[2]黎之陽;胥若男.基于互聯網消費模式下的大學生消費結構現狀及趨勢分析[J].2018.10
[3]崔源.互聯網金融對大學生消費模式的影響[J].金融經濟,2018(2)
[4]王珺;韓旭;叢林.市場經濟下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6)
[5]田甜.淺析網購行為對大學生消費觀產生的消極影響及對策[J].農林經濟與科技,2019.30(8)
作者簡介:
周慧芳(1997-)女,遼寧省沈陽市,本科,管理學院.
2018年遼寧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Happy購—大學生購物拼單APP平臺,項目編號:2018114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