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摘 要:媒體數字化是傳媒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是科技進步的產物,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志。媒體數字化給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古代傳統工藝中,草木染是極其重要的代表之一。與現有的化學染色方法相比,該方法無污染。染色織物更加芳香、柔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內涵。更重要的是,對現代社會來說,它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生態和環境保護的不確定性需求,更好地保護身心健康。本文以我國傳統的紅色和植物染色為基礎,闡述了草染紅在古代和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數字時代;草木染;現代服飾文化;應用研究
1 引言
目前,草木染已成為生態服裝設計發展的重要方向。“草木染是一種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織物的技術。這是中國傳統的染色方法。這種古老的染色技術具有自然、環保和化學染色的藝術,但在中國卻幾乎消失了。在全球綠色革命浪潮下,人們開始反思高效生產的負面影響,轉向這些古老的、可持續的手工制作技術,并開始關注草本植物。它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對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的深刻認識,具有重要意義[1]。
2 草木染紅材料簡介
2.1茜草
商周時期,紅染料主要是“甘蔗”和“地血”植物,占染料品種的很大比例。今天,這種植物被稱為草,有著悠久的歷史。分析表明,草本具有抗癌、活血化瘀、抗炎作用。“詩經”指出,中藥具有抗癌、促進血液循環、止血、抗炎等作用。“例如,蟑螂可以染綠。”茶堿是沙棗的主要成分。在古代,茜草是一種重要的紅色染料材料。
2.2蘇木
另一種豆科植物是蘇木精,它可以減輕腫脹和疼痛,以及痰和血液。蘇木精含有蘇木精紅色素。在中國古代,它不僅用作府綢,而且是一種重要的粉紅色染料。蘇木精媒染劑可以是紅色和紫色。特別是在唐代,文官制度進行了改革,其中,四品官穿的衣服主要是紅、綠兩色。在紅色染料染色中,蘇木精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天宮等古籍的分析,可以看出仍然有許多重要的木材染色材料圖形,實現了傳統草染色技術的巨大推廣,如蘇木精紅是紅色,紅色是正色的五種顏色,這是皇帝的顏色。
2.3紅花
菊科有一種叫紅花或紅花的植物。其具體作用是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主要是紅色和黃色。紅花中黃色素和紅花含量較高,其中黃色素占30%以上,含量較高,紅花含量較低。通過對其進行分析,可以將紅花染成水紅色、銀紅色、蓮紅色、紅色等顏色。這主要是因為紅花色素溶于堿,而不溶于水。然而,黃色色素在水和酸中是可溶的。因此,過濾黃色素是紅花色素提取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根據“高公記”的要求,去除紅花黃色素的主要方法是先除花,即水和乙酸,然后在染紅過程中加入碳酸鈉[2]。因此,可以提供紅色和黃色顏料:橙色和紅色。
3 草木染紅與現代服裝設計
3.1草木染紅的藝術表現
對傳統醫學來說,中草藥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同時,草染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草藥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色是最令人欽佩的中草藥,它的質量和風格毫無保留地代表著自然界。根據情感分析,紅色是服裝感知的重要指標之一,它的變化是極其微妙的。例如,在人們不確定的眼睛里,用紅花制成的紅色染料相當于唇膏和陽光[4]。
3.2草木染紅同現代服裝的結合與應用
草染紅與現代服裝的結合以及草染的應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在服裝行業中藥材染色技術的引入,不僅促進了醫用保健服裝的研發,也促進了新型紡織面料的發展。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環境保護觀念也在不斷完善[5]。因此,在高附加值綠色產品的開發中,中藥材染色的應用前景更加廣闊。純植物染料是原料的主要來源,它們對人體皮膚沒有致癌作用,甚至有顯著的醫療和健康益處。
4 網絡媒體時代草木染的發展及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
在數字媒體環境下,為了保護和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舒適的綠色紡織品將成為健康家庭的基本消費內容。特別是內衣、家居服裝、孕婦服裝、嬰兒服裝等,在染織方面對環境保護和生態要求更高。因此,用植物染色的織物將成為一種新的生態服裝力量。為了擴大稻草染色的影響,可以利用一個專門的網站發布稻草染色的相關視頻,讓更多的人了解綠色環保的染色方法,進而繼承和發展。稻草染色是我國自古以來流行的一種流行、繼承和染色技術。它是隨著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和形成的藝術成果。植物染色過程是民族生產的標志,是體現民族特色的最完整的媒介。它不僅體現在生產過程的外部形式、物質應用,在模式和模式上也能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在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里,消費者在滿足了服裝的質量和美感之后,對自然、健康、舒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又追求一種文化內涵的內在美。從形式美到內在美的重要橋梁是情感的滲透和靈魂的實現。從藝術美學的角度看,植物染色能給人比傳統的復合染料更自然、柔軟、純凈的視覺感受,具有古老的感覺和簡單的洗滌感覺。服裝是棉布和亞麻織物與植物染料的結合,以及松散和合作的結合。
5 結語
這種傳統的染色技術重新進入人們不確定的視野,是對生態服裝設計理念的理解和推廣的結果。生產和加工過程不會產生對自然環境有害的物質。草木染料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增加了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結合了現代人對意境的追求,回歸了自然的內在需要,使人們重視低碳環境保護,從心底促進服裝的發展。通過網絡環境擴大對稻草染色的宣傳,加深人們對這一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梁瑩.新媒體時代電視傳媒發展分析[J].科技傳播,2018,10(19):33-34.
[2]劉方園.苗族、花腰傣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D].昆明理工大學,2013
[3]鐘茂蘭.民間染織美術[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4]趙翰生.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M].商務印圖書館,1997
[5]鐘茂蘭.染織與服裝設計[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