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英語教學不僅關乎著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影響著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喜歡的養成,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任務型教學,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目前,已經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的教學方式,筆者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多年,對這一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也有一定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楊亞珍,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實驗中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教學改革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高中英語課堂,教師們想要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還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尤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會讓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也不能夠調動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只有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發揮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才能夠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特點
什么是任務型教學模式?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其實就是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來深入學習英語知識,達到教師想要的教學效果,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們起著引導和把控的作用,學生們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對于學生深入學習英語知識,提升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都是有很大幫助的。這種教學模式,有一些非常明顯的特點,學生需要發揮自己在英語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也要把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更需要運用學生通過交流來練習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優勢
1.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任務型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在進行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會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而學生為了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就必須要去開口說英語,這樣就給學生創設了一些口語表達的機會和時間,也增強了他們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自然也會提升英語交際能力。
2.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往的英語教學中,采用的都是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地在學習,因此,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高,更不能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而任務型教學,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權,教師們也會把自己當成學生學習的輔助者,通過自己的 引導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而且教師們會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來學習知識。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們主要是在配合教師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乏味,完全不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任務型教學模式,教師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增強對課堂教學知識的了解,這樣的過程明顯會更吸引學生,也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任務前的教學準備。在開始進行任務型教學之間,師生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教師們先要進行教學設計,明確一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這樣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夠合理地去給學生設計任務,教師們也要將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調整,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任務,教師們還需要通過創設情境和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激起學生在課堂上對任務的參與度。學生也需要提前進行自主預習,對于教學知識有基本的了解。比如,教師們在教學《no smoking》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通過錄像、圖片等各種教學手段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之后再去給學生設置一些任務。
2.任務執行過程。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們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給學生提供一些幫助,而且要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究知識,教師們還要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傳授給他們一些英語學習技巧,讓他們能夠更加得心應手。比如說,教師們在進行《no smoking》一課的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的一個任務:What do you think of smoking?這樣的任務比較寬泛,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3.總結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們一定要幫助他們去進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喜歡上任務型教學模式。在總結環節,教師們既要表揚優點,也要指出不足,還要給學生必要的知識總結。
四、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模式已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體意識,對于提升高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有重大意義。老師需要加強對此教學模式的深入分析與研究,促使學生得以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影.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3(12):183-183.
[2]代書麗.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關愛明天,2015(11):64-65.
[3]汪磊.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