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積超
摘 要:時代的發展催生新技術的產生,尤其是在日益發展的新時代,技術水平的提高為智能手機的普遍應用提供了支持,在此前提下,初中生智能手機成癮的現象成為當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通過對初中生智能手機上癮的原因、人格關系的相關概念等方面為主展開分析。
關鍵詞:智能手機上癮;初中生;大五人格
引言
智能手機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人們進入信息高速時代的顯著特征,初中生智能手機成癮導致其無法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造成手機成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眾所周知,初中生正處在學習的過度階段,其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較低,因此會導致其過度依賴手機,一方面會對學業造成重大影響,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初中生在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對導致其身心疲憊,長久發展下去,會嚴重制約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文章在結合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對初中生智能手機上癮原因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希望加深人們對手機成癮現象的深入了解。
一、初中生智能手機成癮的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手機成癮的基本特征分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影響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因素也發生很大變化,在20世紀初期,對學生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主要因素是網絡成癮,在當今時代,影響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升級為智能手機成癮,二者的共同點都是依賴于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癮是影響其發展的低級階段,智能手機成癮發展為高級階段,所謂智能手機成癮是指學生過度沉迷于以手機為媒介的各種活動,并對其產生強烈的依賴,進而對其身心造成損害的現象[1]。
此外,智能手機成癮具備以下特征,從時間角度來看,這也是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人們對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能進行有效控制,在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下,自身行為不受控制,潛意識中進入智能手機的漩渦中不能自拔;從心理角度進行分析,對手機產生依賴心理,不自覺的想去翻看手機,此外,還會產生心理戒斷的現象,當手機離開視線之外,短時間內無法使用手機,整個人的狀態會受到很大影響,情緒會發生較大波動,容易出現焦躁不安、暴躁等負面情緒;最后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一旦出現智能手機成癮現象會對人們的交際能力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學生長期陷入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對性格發展養成以及身心健康等造成不利影響。
(二)個體智能手機成癮原因分析
個體對智能手機產生依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要從智能手機本身進行分析,這也是造成智能手機成癮最重要的因素,智能手機與傳統手機相比其功能較多,涉及的個性化內容較為廣泛,而這些內容恰好能夠吸引初中生的目光,智能手機能夠根據其瀏覽的信息進行內容定制,當學生長期瀏覽與游戲相關的內容時,系統會自動為其進行內容篩選[2]。與此同時,為學生沉迷手機提供了途徑;第二個方面主要是涉及到環境因素,初中生智能手機成癮與其日常所處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聯,我們要明確一點,智能手機上癮現象并不是只發生在初中生身上,初中生只是作為典型的群體,家長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家長的行為對學生造成的影響也最為直接,家長對學生生活進行過多干預,學生對智能手機上癮的機率越高。
二、人格關系相關概念闡述
(一)人格關系概念闡述
人格關系也稱為人格特質,主要是指人格特質在組成人格的諸多因素中,能引發人的行為并對其行為進行主導引導的一種關系,與此同時,當個人在面對不同類型的刺激時能夠產生相同反映的心理結構。換言之,人格特質以潛在預測者的身份出現,與智能手機成癮行為有較大的關聯度。人格關系主要包含外傾性、宜人性、責任心、神經質、開放性在內的五個方面,也就是俗稱的大五人格。
(二)人格關系與智能手機成癮關聯度分析
前文我們對人格關系的概念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對人格關系涉及的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前提下,為人格關系與手機成癮關聯度的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相關調查數據得知,手機成癮現象與大五人格中的所涉及的內容關聯度有較大差別,通過數據的對比能夠明顯看出,手機成癮初中生宜人性與責任心得分明顯低于非手機成癮初中生。宜人性較低和責任心缺乏的初中生更容易依賴手機,因而出現手機成癮現象。
此外,從之前的調查數據中我們能夠發現呈現正相關的數據只有一組,也就是神經質與初中生手機成癮關系,正相關關系就是也就是說神經質高初中生手機成癮的機率也會同比增加,反之亦然,但是這組數據并不能對初中生手機上癮現象進行有效預測,相比較而言,宜人性和責任心對初中生手機成癮現象的預測較為有效,在手機成癮成因的其他性格特征中,外傾性、沖動性對手機成癮現象進行正向預測,而責任性與智能手機成癮現象呈負相關關系[3]。由上述分析能夠得知,在初中生這個群體中,宜人性和責任心對手機成癮表現出更強的預測力,初中生對他人態度越積極,越傾向于與現實中的人進行交流,產生孤獨感的機率就越小,因此,在初中階段,良好人際關系的構建與自律性的培養是預防手機成癮的重要途徑。
結語
總之,初中生智能手機成癮這一現象與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和責任心密切相關,這二者也是對初中生手機成癮現象起到關鍵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不僅能夠較好的預測手機成癮現象而且能夠對解決初中生手機成癮現象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歡,黃海,吳和鳴.大學生人格特征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社交焦慮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03):447-450.
[2]鄭顯亮,王亞芹.國外青少年手機依賴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08):17-22.
[3]劉勤學,楊燕,林悅.智能手機成癮:概念、測量及影響 因素[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01):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