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月
摘 要:鑒于幼兒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便需要教師找準工作切入點,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幼兒教育重在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語言表達、藝術素養、社會意識、科學態度的全面發展。其中,幼師更需關注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為其高階段的學習與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展開在幼兒教育中有效培養幼兒自信心的策略探析。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自信心;培養
引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應注重關注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不僅需重視學習與發展各領域間的滲透與融合[1],并需提升幼兒教育的科學性、適宜性,讓教育符合幼兒的發展與學習規律。為此,教師應注重在日常教育、游戲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1、簡析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必要性
孩子是千萬家庭的希望,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2]。施以怎樣的幼兒教育,事關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孩子的未來會做出怎樣的事情以及其對社會做出怎樣的貢獻。3-6歲的孩子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開始步入集體生活,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在較長一段時間中,孩子在幼兒園中都會表現出害怕、孤獨和抗拒,有的孩子比較內向,也會有一定的自卑、怯懦表現,不愿意與人溝通,更不熱衷于參與集體活動。大部分孩子最開始上幼兒園都需要經歷過渡期,這是較為正常的,需要幼師給予孩子有效引導,使其具有安全感、感受到在幼兒園依然是被重視和關愛的。
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不僅有助于塑造其樂觀開朗的性格,也將使幼兒具有更強的抗挫能力,當其遇到生活和學習的問題時,會表現的更加從容和理性,能夠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啟蒙教育階段做好幼兒的自信心培養,不僅將更好的助力孩子未來成長,養成其正確的認知和行為習慣,更將使幼兒具有樂觀的品格、陽光的心態以及健全的心智。
2、淺議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有效策略
2.1對孩子施以精心呵護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的任務不止傳授新知,同時還必須以愛心、耐心、責任心呵護幼兒成長和學習生活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相對來說,幼兒教育工作內容更為繁瑣、復雜,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予孩子充分的引導和照顧。
這便需要幼師發自內心地關心孩子,真正的熱衷于幼教事業,與孩子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從而保障幼兒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和被關愛的。只有這樣,孩子們幼小心靈才能不斷地得到激勵與鼓舞,在潛移默化中使其具有強烈的自信心。例如:在幼兒園中,教師如發現幼兒不經意間跌倒時,要及時扶起他,除了在第一時間檢查孩子的傷口并進行妥善處理,教師還可以鼓勵的話語,安撫其情緒,對其勇敢的表現給予贊揚,在有效引導中建立其堅強的品格和良好的自信。
2.2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
每個幼兒又都是獨立而特別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作為幼師,要充分尊重并發揮幼兒在學習和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孩子自主學習、探究空間,促進其認知發展。部分幼師會直接性否定幼兒或延續批評教育,其一方面會令幼兒自主性減弱,阻礙認知、實踐能力發展;另一方面過度批評,會使孩子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尊重幼兒是培養其良好的自信心的重要舉措。
例如:在幼兒園里,可讓孩子輪流幫助老師給小朋友們分發餐盤、整理玩具,當其出現不規范行為時,可委婉的指出并糾正,如“老師認為你做的很好,動作很迅速。不過應該注意輕拿輕放,玩具可能也會怕疼”、“謝謝你來幫助老師,幸虧有你幫忙大家才能準時用餐,能不能把勺子也發給小朋友們?”切勿使用否定性的話語。只有以欣賞的口吻實施關愛教育,才能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認知和行為習慣,在提升其能力的過程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2.3鼓勵孩子去直面挫折
為強化幼兒的自信心,不僅僅要實時性和有意識地給予他們關愛、尊重、肯定、輔助。同時也要培養其抗挫能力。當他們在嘗試不同挑戰和面對各類挫折時,下意識想到的應該是如何應對、克服困難,而并非退縮和逃避,進而使其具有堅毅的品格。讓孩子意識到:面對困難時眼淚、哭泣都不能解決問題,而是應積極面對。使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困難、挑戰時,能做到不盲目地消極悲傷而是予以勇敢面對,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嘗試,辦法一定比困難多。經過鼓舞式的心理引導和科學性地指導教學后,在強化孩子自身耐挫力與耐壓性的同時,樹立其強烈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導幼兒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如若發現他們有的總是應用同一種色彩進行涂繪,教師可引導幼兒多去觀察繪本,讓幼兒發現森林中是五顏六色、色彩繽紛的。教師還可進行手把手地指導,隨后鼓勵孩子在課后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去畫畫,并對其一點一滴的進步予以關注和肯定,讓孩子喜愛繪畫創作并增強其良好的個人的自信心。
2.4構建良好家園共育平臺
在幼兒的自信心培養過程中,單方面依靠教師引導是遠遠不夠的,應形成家園共育體系,促進家長的積極參與。畢竟,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性格影響較為深遠。當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是4+2+1模式[3],很多孩子在家中都是嬌生慣養的飯來張口,這對孩子獨立性、自信心的建立較為不利。為此,應促進家園間的密切聯系,促進科學育兒經驗的共享,讓孩子作為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而非被定義為弱小的存在。家長需給予孩子尊重,但也要相信孩子能行,對于其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讓孩子自主完成。
例如:當孩子幫助媽媽一起摘菜后,應對孩子施以夸贊,使其具有參與家庭勞動的熱情,并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被需要。并且應不吝贊美,就算孩子做的不夠好、可能需要父母“返工”,也不要喝止、嘲笑孩子。
3、結語
總之,提升幼兒教育的有效性,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美好的品格,并非一蹴而就的。作為幼兒教師,應意識到自身肩頭的責任重大,不僅應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呵護孩子的成長,更應重視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肯定孩子的細小進步,并對孩子施以欣賞、鼓勵教育,使幼兒具有良好的耐挫性。在促進幼兒的小幅遞進式成長中,培養其良好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董華芳.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激發和培養幼兒的自信[C].教師教育論壇,2019(7):1.
[2]劉永蓮.淺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途徑[C].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2019(6):1.
[3]張麗琴.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解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