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春
摘? 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已經進入了廣大教師的視野,并被融入了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然而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其實際的實施策略多種多樣,只有適合實際教學情況的策略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而從實際效果來看,一些教師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在實施方面出現了問題,沒能做到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正是基于此,通過對這一理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普適性較強的幾個策略,希望能給廣大教師一點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情景教學是新課改之后逐漸進入廣大教師視野的一種教學方法,其認為學生所處情景對于學生的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提倡通過合適情景的營造來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相比于以往單調而死板的教學,情景教學既注重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注重了教學的趣味性,還保證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足夠的主動性,與新課改的理念十分相符,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了。然而,究其具體作用的發揮則要看教師能不能夠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策略了。好的教學策略能夠將這一理念的理想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而不適合的教學策略則會讓其作用大打折扣,從這個角度而言,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來選擇落實這一理念的教學策略,從而做到這一教學方法的切實有效。
一、巧設疑問情景,鼓勵學生思考
想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達到情景教學理念的理想效果,教師首先可以通過疑問情景的創設來做到這一點。疑問情景有著極高的普適度,其是根據初中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而制定的,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與以往的教學相比,疑問情景的創建讓學生換了角色,成為了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有了極大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所教學內容對這一情景進行妥善運用,精心設計所提出的問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保證學生思考的大方向的正確。
比如,在“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疑問情景來讓學生學會如何將加減法統一成加法。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式子作為例子,比如(-25)-(-8),然后教師可以先問學生“這個式子該如何運算呢”,在學生回答之后繼續說:“都是減號顯然不夠明朗,那么我們能不能將減號變為加號呢?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可以提供幫助呢?”學生通過回憶就可以想到正負數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是有用的,然后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提問下繼續計算,并最終得到(-25)+8這一式子,從而輕易計算出結果。
二、妙設實物情景,幫助學生理解
想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達到情景教學理念的理想效果,教師也可以運用事物來構建情景,讓教學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所頭疼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卻可以通過實物情景的構建來解決。數學知識的本質是對現實事物規律的高度抽象概括,是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對應事物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展示一些現實中的實物,從而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有更加具體的認識。
比如,在“平面圖形”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七巧板來認識多種平面圖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隨意擺弄七巧板,將其拼湊成一個圖形,然后觀察一下自己拼湊出來的圖形是幾邊形;然后再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按照要求來拼湊圖形。在學生拼湊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對比一下,看一看大家拼湊出的圖形有哪些不同,從而認識到同一邊形的不同形態。這樣的情景顯然就使得整個教學變得形象生動了許多,學生的知識理解也會更加透徹。
三、創設具體情景,提升解題能力
想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達到情景教學理念的理想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創建具體生活情景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去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只有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學生才算是真正學會了這一部分知識。因此,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點,創建一些生活中的具體情景來讓學生代入其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比如,在“軸對稱”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一個設計師的身份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這三種圖像來設計一種軸對稱圖形,并讓學生們比一比誰設計的更加美觀。有的學生先將這三種圖形拼湊到一起組成一個圖形,再進行軸對稱;而有的學生則是分別將這三個圖形進行軸對稱后再依據自身的審美進行拼接;還有的學生運用了不止一次軸對稱。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就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其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也在具體運用中加深了許多。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達到情景教學理念的理想效果,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涉及問題,構建疑問情景;其次要利用其實物,將知識變得具體起來;最后還要通過具體生活情景的創建讓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上,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偉太.結合情景,提出問題——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探微[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117.
[2]馬金鋒.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