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將知識服務于社會,作用于社會。但目前傳統的內容定位,監控模式的局限性導致大四畢業設計教學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盲點”。將企業中的項目管理模式引入到本科生畢業設計環節,是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大膽而有意義的嘗試,不僅可以有效的解決“大四下學期教學內容空心化”,“學生放羊”等各高等普遍出現的教學老大難問題,而且,如果管理系統化,還可以盡可能成為學生提供上崗前難得的崗前培訓機會。
關鍵詞:大學教育;畢業設計;教學管理
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將知識服務于社會,作用于社會。但目前很多大學在畢業設計的內容仍然在采用比較傳統的內容定位,監控模式的局限性導致大四畢業設計教學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盲點”。這不僅將畢業設計對即將步入社會工作崗位的學生的正向作用大打折扣,同時,也將教學周期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形式化”,長此下去,人才的供求關系將更為脫節。筆者從自身的教學角度出發,提出對“應用型本科”大四學年畢業設計模式自己的見解,即要盡可能的避免“空心化”現象的發生,就要從“培養目標”、“認知程度”、“過程監控”三個方面入手。
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培養的全面提高階段,并且,畢業設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畢業設計,能有效的將學生的素質培養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而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高低,恰恰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
然而,本科院校確普遍存在大四教學“空心化”的現象,何為“空心化”?主要表現在:
一、重眼前,輕制度
本科大四“潛規則”,幾乎所有本科院校大四學生普遍想法很多都是--“大四哪有時間學習,都出去找工作了,現在不找到合適單位,等到畢業時候哪還有資源讓你挑…”。“大四了,不想找工作,想考研,大四的課和考研沒直接關系,不用去聽”…等等類似思想,并且該思想具備相當的傳染性。因而,造成大面積的學生出勤率低,教學內容實際應用化不強,教學環節名存實亡,周而復始,惡性循環。
二、重數量、輕質量
高校擴招,學生數量多,在選擇畢業設計項目時,畢業設計題目形式化,往往一個題目簡單做做修改就成了另一個畢業設計題目,造成了“真題少,假題多”,“真題未必真做”等現象,導致產學研脫鉤,企業需求與人才質量脫鉤。
三、重書本,輕調研
即使畢業設計的題目來源于科研項目,但由于管理不當,沒有一個有效的實施模式,致使畢業設計得出的結果不能用于工程實踐。學生不去認真做市場調研,僅以書本為圣經,技術滯后、視角陳舊、項目優化思路弱,在這種前提出做出的畢業設計作品,企業用不上,也就發揮不出應有的市場效益。
四、重技術、輕素質
傳統畢業設計模式與其它教學模式(如課程設計)有雷同的趨勢且帶有太多學究式的色彩,完全不同于企業對項目的開發方式,不僅對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對面臨就來壓力的畢業生來說,更難提供經驗積累。
為此,我們提出以科研項目為支撐,以企業管理的“上班式”為手段的畢業設計理念,通過產學研合作,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接受現化工業技術訓練的良好的工程環境。
1.設計過程中引入項目管理,明確培養目標
本科畢業設計是能夠為學生走向社會提供的一次準職業化的訓練。應積極地將用于企業工程項目中行之有效的企業員工管理辦法、項目管理理論、方法引入本科大四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本科畢業設計的質量。
采用“上班制”,學生能夠提前適應企業的工作方式,貼近企業的技術環境和用人標準,符合企業精確定位的用人需求。進而使學生能夠自身認真對待畢業設計,極大地提高學生畢業后的競爭力。
同時,“上班制”的培養模式,還強化了學生的科研素質包括解決問題的條理性、計劃性,強烈的質疑精神,風險規避意識,以及項目團隊合作素質等。這些素質的培養改變了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的作法,“上班制”的項目管理模式的應用,能夠確保以上素質得到鍛煉培養,在真正上崗前,盡可能做到心理上的“角色轉變”。
2.引入“上班制”項目管理的必要性
真實的企業的項目開發及運行過程中,充滿了風險與不確定性,只有有效運用項目管理的科學與藝術,才能極大地提高項目成功的可能性。傳統的管理手段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指導老師的督促和學生的自覺性,存在著很大的被動特征,過于強調高水平運用知識的能力,反而忽視了對學生其它科研素養的培養,如溝通能力、合作能力,這與企業所需求的“職業化”人才標準,相距甚遠。
3.“上班制”中引入項目管理的過程控制
如何行之有效的執行過程管理,是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執行過程是建立在項目計劃(選題、開題)之上的,要嚴格按照項目計劃實施過程執行。執行過程要在控制過程的監督下執行,要受到控制過程的影響。
指導老師代入“執行官”與“HR”角色,在執行過程中應用企業對員工的時間管理要求,安排合理的工作時間,如項目周例會、技術研討時間、培訓時間等,形成初步的周報告制度。加強各方面的培訓工作,針對項目,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
在整體控制上,在學院建立“畢業設計質量監控小組”實施項目控制過程,在質量標準文件的基礎上對項目的計劃、執行和結束實行監督和衡量,必要時,可以采取改進措施保證目標的實現。質量監控小組的成員定期參與項目組的周例會,并監督、記錄、指出其不符合計劃或質量標準的部分。
當前,“上班制”的畢業設計模式還在不斷的摸索與完善,但總的效果是呈現向上趨勢。該模式的成熟不僅依靠要學院的成本投入、指導教師的精力投入,還需要有相關企業的資源注入等多方面的協調與配合,唯有這樣才有切實保障畢業設計的質量。從而存在多年的企業需求與應屆畢業生能力脫鉤現象,未來必將實現質的改變。
參考文獻
[1]何小虎.卓越工程師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9,35(1):52-55+59.
[2]李文利,邢占文,劉衛衛.結合大學生課外科研課題實現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提升實踐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6(25):138-140.
作者簡介:
王暉,軟件工程師,現任職于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主要負責Web前端方向的教學工作與畢業設計導師,曾主持或參加多項社會橫向課題研究,對應用型本科的Web前端方向教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