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宏艷
摘 要: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教學設備已經基本做到了普及,然而,這并不代表信息技術就走入了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依然沒能轉變思想,認為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不利,容易讓學生“分心”;而還有一部分教師則是對信息技術了解不深,只做到了淺薄的利用,沒能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全部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在秉持著新課改“快樂高效教學”理念的前提下,對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提出了幾點方法,希望能給廣大教師一點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在教學領域越來越廣泛的運用,越來越多的小學學校中引入了信息設備以供教學使用。然而,這些設備的引用卻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教師們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仍處于探索的階段,對于如何發揮其最大作用還摸不著頭腦,甚至還有一些教師對于這一技術的運用抱著排斥的心態,而這些顯然都是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應該首先在態度上對信息技術重視起來,接著深入了解這一技術,了解其在教學方面的優越性,再結合自身具體的教學情況對這一技術進行運用。
一、豐富知識演示,抽象知識具體化
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首先要利用其多樣化的展示形式,更好地為學生講解和演示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消除知識的抽象性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所能夠擁有的教學手段無非是口頭講授和黑板書寫這兩種,而這對于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學生依然很難對知識理解透徹。但有了信息技術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圖形幾何的演變還是函數圖像的轉化,教師盡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們面前。而有了這樣的知識呈現方式,學生們理解起來就顯得容易得多了。
比如,在“圓”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在投影屏幕上為學生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圓的圖形。而隨著教學進度的前進,教師也可以相應地在投影屏幕上對圓這一圖形進行相對應的操作。無論是將圓展開測量圓的周長,還是通過公式來計算圓的面積,教師都可以在屏幕上具體而詳細地為學生一一展現。而這樣的方式顯然要比單純的口頭講述和板書要明了很多,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加容易。
二、融入圖像資源,數學課堂趣味化
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也要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搜集來各種圖像資源并妥當地融入其中,讓整個教學課堂變得更加富有色彩。在以往的教學中,單調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的乏味。數學知識多由字母和數字組成,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而單調的教學方式更是將這一枯燥性進行了放大,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師就要學會通過信息技術來抵消這種枯燥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插入一些圖片作為數學知識的例證和展示,或者加入一些視頻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位置與方向(二)”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多為學生準備一些有趣的圖像資源。教師可以先給出學生所在學校的簡單地圖,然后讓學生看著地圖說一說各個建筑的位置。學生通過觀看地圖就能夠指出“教學樓在操場的南邊”、“實驗樓在教學樓的東邊”等話語,這樣學生就將剛學過的知識運用了起來。教師也可以接著給出多種不同的地圖供學生觀察,或者在投影屏幕上呈現一兩個有趣的方向游戲供學生娛樂,而這樣的課堂自然是十分有趣的。
三、構建交流渠道,對學生教學差異化
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還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便捷交流渠道。這一交流渠道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唯一的接觸點在課堂,時間短,任務重,教師也沒有精力去一一分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而有了交流渠道之后則不同,學生在課下可以詢問教師一些不懂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隨時隨地地與學生交流,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此一來,教師就對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心里有了底,在進行教學時也就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盡可能地全面教學,或者在課下對學生進行針對教學,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獲得良好的教學。
比如,在“扇形統計圖”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先進流行的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談,教師就能夠知道哪些學生讀表能力有所欠缺,需要重點教學,而哪些學生又在畫圖上出現了問題。如此一來,教師的教學就更有針對性,更加迎合不同學生的差異,其教學效果自然也就會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的運用,首先要學會通過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其次要學會在教學中融入有趣的圖像資源;最后還要通過交流渠道讓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王穎超.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探究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66.
[2]史海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