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月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的進行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的差異以及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對于語文學習的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進取的態度,倡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乎素質教育能否順利進行,而如果能夠做好語文教學工作那就是向素質教育邁出了非常堅實的一步。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筆者認為小組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在學生的課文學習,還是在閱讀訓練當中,小組教學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小組教學;小學語文;引導參與;鍛煉能力;強化記憶
小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團隊意識非常有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小組教學已經有一定的萌芽趨勢,但是基于如今的教育模式發展方向沒有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小組教學的開展往往只是重在形式上,而對于其本質的含義也沒有開掘出來。而如果提高對小組教學的認識,把握好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推進小組教學,將會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本文從小組教學有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探究。
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語文小組教學這一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根據課本的內容設立合適的情境,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課本知識中一些問題進行情境設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討論問題,學生也就會一直保持著積極性去學習語文知識。由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枯燥無味,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因此很難在課堂中注意力集中,而小組教學模式恰恰相反,可以讓學生在小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我會讓小組成員將課本知識以小劇本的形式進行表演,讓學生有興趣來參與。在表演的過程中會對課文內容進一步了解,學生能夠在興趣中進行參與學習。表演完成之后我再進行授課,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助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讓學生在小組表演時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鍛煉學生自學能力
在小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不需要再急于讓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而是指導學生去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本質并探索得到答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提高自學能力,學會去主動掌握語文知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會充分發揮到自己的作用,學生也會有興趣進行小組研究分析。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不再覺得枯燥乏味,也能充分地學習到知識點。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適時地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相互直接進行交流探索,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我探索知識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這篇文章時,我會首先讓學生分組進行課文預習以及思考問題。我會準備好兩個問題:青蛙為什么不跳出井口?你學習到了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結束之后我會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檢驗,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思考,小組的答案中體現了每個小組成員的思想,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
三、強化文章內容記憶
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疑問,是學生小組之間進行探究時不能解決的,這時教師可以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疑問,然后就帶著不能解決的問題請教教師,這時候學生對自己的疑問已經就會很明白了,加上教師正確的指引講解疑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便于學生強化對文章的內容記憶。學生在小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問題,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知識的理解,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應用。
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我會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先大概了解一下這首詩。然后再讓小組學生進行討論,讓大家自己去翻譯這首詩。在小組成員討論的過程中,實在討論不出來的,我會進行一定的幫助。讓學生在自己分析的過程中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我再進行講課,講完知識點后,我會再次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小組之間互相分享在詩中學到了什么,這樣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便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記憶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還是需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畢竟小組教學模式還是有許多有利的地方可以值得采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提升與小組之間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這也符合語文課標的要求。因此,筆者相信,小組教學模式擁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張艷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
[2]葉廷.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