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帶來了很多教學觀念上的轉變,其中最明顯的轉變就是教師已逐漸認清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且將教學的側重點逐漸轉向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互動教學模式將教師與學生作為課堂雙主體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旨在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教師引導者身份與學生主體者身份的和諧統一,從而有利于達到教與學的最佳平衡。本文就對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構建策略展開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導入;提問;角色扮演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講授既定的教學內容之外,更應積極地與學生展開互動與交流,從而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計劃做出及時調整。通過構建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拉進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有助于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設境導入,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尤其需要良好的課堂氛圍作為支撐。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一門學科的學習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以興趣為導向,結合學生實際特點和教學具體內容的基礎上巧設情境,并以此為契機引入新課,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上課之初便能形成良好的互動。
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之初,我先是運用多媒體展現了全國各地旅游景點的圖片,并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都去過哪些地方旅游?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有趣的旅行經歷?”由于這一問題十分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都很高。待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旅行經歷后,我繼續說道:“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兩位蟋蟀朋友,其中一位叫‘青頭’,另一位叫‘紅頭’。有一天,那只叫紅頭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去了。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這樣,通過在導入環節圍繞“旅行”這一主題創設情境,不僅喚醒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二、增加提問,實現師生良好互動
互動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良好氛圍,使教學雙方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實現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來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以便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思維靈活性的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師生在雙向溝通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傳遞與觀點的碰撞,這將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待學生初讀文章過后,我向學生提問道:“你從哪兒能看出來‘中華不振’?課文哪些地方告訴了我們‘中華不振’?”待學生再一次通讀了文中的相關語句后,我繼續提問道:“通過讀課文的第7、8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可以讀出這一次的租界之行帶給少年周恩來的震動?”待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了局部與整體感知后,我加大了提問的難度:“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這樣,通過增加課堂提問,不僅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了深入,而且還使學生體會了“中華不振”的深層含義,感受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三、角色扮演,增進生生情感交流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突出互動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語言和心靈兩個方面進行互動,以全方位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和思想感情。基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妨通過角色扮演這一形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自主建構,以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知不再停留于字面之上,而更多的是一種心靈啟發與情感升華,以便在深化學生理解感知的同時,還能夠增進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的過程中,為增進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我讓學生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之后,自主選取“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中的任意一個小故事,以小組的形式對其進行分角色演繹。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小組都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在語言表達的基礎上,加入了肢體動作的演繹,以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在最后的交流展示環節,各小組都上臺展現了本組的排練成果,且每組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如此一來,不僅增進了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從人物的美好品質中受到了啟示和教育。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構建互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主體地位,同時增加實踐教學占整體教學的比重,讓互動教學更好地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語文的教學規律,從而讓小學語文課堂在互動中走向精彩。
參考文獻:
[1]甘小松.構建小學語文互動課堂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7(24):52.
[2]徐秀龍.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的策略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