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
【摘要】德育教育在素質教育的落實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貫穿于學生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滲透在各個學科的教學當中。九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初升高的壓力,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思想上、心理上很容易出現問題,班主任做好對九年級學生的德育教育顯得格外關鍵。文章從筆者個人的德育工作經驗出發,分析現階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問題并提出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為班主任提供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途徑
與其他的任課教師不同,初中班主任承擔的德育教育責任更加重大。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導師,需要做好班級的德育工作,培養高素質的九年級學生,為學生高中階段乃至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才無德的人是社會上的危險品,要杜絕這種“危險品“的出現,需要從教育環節著手,培育有高尚品質、良好習慣的優秀學生。
一、現階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應試教育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九年級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依然是班主任的一大難題。
1.德育工作的核心難以體現
深化落實素質教育成為現階段初中教學的宗旨之一,在初中教學中卻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很多初中的德育教育被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藝術品質等掩蓋。在長久以來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影響下,初中德育教育渠道依然會面臨很大問題。初中學校判斷班主任的工作績效往往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量化的,班級的德育工作水平得不到量化,自然也會被班主任置于次要位置。
2.初中的德育內容針對性不夠
學校的德育工作忽視了九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德育的主體是學生,但現實中學生常常處于被動地位,班主任決定了德育的內容、方式和目標,學生僅僅是接受者。在這種灌輸式德育教育背景下,思維能力空前提高的九年級學生認為自己得不到尊重,整個德育教育和道德行為存在嚴重的脫節。
3.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較大
現階段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較大,網絡環境下九年級的學生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文化和信息,很多學生容易將正常的德育教育視為不尊重學生個人想法的表現,對班主任產生抗拒心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為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壓力。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質養成,對于學生長遠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分析
第一,班主任要做好榜樣示范作用。班主任在班級的德育教育中是組織者,也是落實者,,其思想、言談、行為都會影響到初中生。九年級的學生自私叛逆日益強烈,厭學情緒越來越激化,同時能力上也缺乏判斷能力,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影響者,班主任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用得體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的道德素質。班主任要和時代發展相適應重視長遠的德育教學,提升德育教育的科學化。
第二,實現班級德育與心理學的融合。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轉折階段,從心理學的層面而言,這一階段的學生心理上也比較多變,情緒的穩定性不強,思維靈活度較強,既能夠快速接受科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九年級學生的個人思維實現從經驗型到理論型的演變,班主任一味的說教只會導致九年級學生們的反感。基于此,學校的德育教育需要針對學生的特征實現差異化的德育教育,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德育教學方式,實現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學生才有可能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第三,實現靈活的德育教育。對待九年級的初中生開展的德育教育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實現“無聲”與“有聲”的有機結合。對待不同學生和不同情況應用的德育方法也要有所不同,針對某些問題的解決,班主任可以用“無聲“的教育感染學生,用溫暖影響學生。九年級的學生正面臨著身體的急劇變化,生理上的第二特征愈加明顯,很多學生在還有羞澀心情的同時還會有自卑感,學生認識到自己儼然已經成為了大人,習慣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問題,審視周遭的事物。一些學生在叛逆期階段常常用過激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一些心理上受到挫折的同學,班主任要趁早解決并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學生溝通和對話,用個人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快速從挫折中走出來,用積極向上的座右銘感染學生。整體而言,德育教育需要在尊重學生的想法前提下展開,實施靈活的德育教育以靈活應對學生們的不同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
第四,班主任要嘴勤腿勤,和學生、家長做好心靈與心理的溝通。班主任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夠和家長、和學生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德育工作的開展僅僅依靠學生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很多學生容易誤會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一些家長也會不理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甚至害怕家長的家訪。基于此,班主任要靈活地轉變與學生、與家長們的溝通方式,利用多渠道來爭取實現心靈上的共鳴。例如,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時,班主任可以和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下坐著交流,而不能讓學生站著以展示自己的威風,或者通過和班干部交流的方式發現班級德育教育的問題。在與家長溝通德育教育的問題時,班主任要先打消家長的顧慮,表明自己家訪的意圖,在此基礎上開展與家長們的溝通。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班主任可以發現學生不常展現在學校的一面,發現學生的不足和優點,為后續德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第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班主任要和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需要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參與到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當中,”潛伏“到學生內部成為活動的參與者,讓學生們感受到和藹可親的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開展過程中,班主任要利用好主題班會這一媒介,引導學生表達想法,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例如,在班主任組織慰問敬老院的老人活動時,學生真實地參與其中感受老人的晚年生活,形成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質。其他的一些祭掃烈士陵園、家務活動大比拼等等有趣的活動深化德育教育的內涵,拓展班級的德育教育空間,全體師生真正參與到德育教育中會感受到一個大家庭的溫暖,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同時還能將整個德育教育升華到新的層次上。
班主任在九年級的班級德育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引導者。班主任的德育教育關乎學生個體的發展,甚至關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抓好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引導學生,不斷完善道德教育,為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學生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鍇.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J].東方青年·教師,2013(22).
[2]金艷茜.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讀與寫,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