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語文學習上,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閱讀能力是對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雙重考驗,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思辨思維和理性分析能力。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高的分數,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中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以期提高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質量,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能力考驗的是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包括信息接受、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三個步驟,隨著高中文章閱讀難度的提升,高中語文閱讀練習更注重學生思辨思維的培養。思辨性閱讀使得學生的信息處理和信息表達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一、思辨性閱讀教學概述
在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廣度、難度和深度開始體現出來。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有機結合,與此同時,語言與人的思維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思辨性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正確分析語言的能力。語文學習不僅僅需要感性認識,更需要理性對待。思辨性閱讀教學的精髓在于合理的把握文章的邏輯,順著邏輯的方向,層層深入,由此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具體的理解文章[1]。高中語文閱讀量大,閱讀文體也從敘述文轉變為多種文體相融合,通常可以看到在同一張語文試卷上分布有文言文閱讀、白話文閱讀,這其中又包括敘事、議論、夾敘夾議等多種形式,篇幅較長的文章,針對這種情況,加強學生的思辨性閱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價值意義
1.應對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意味著高中語文教育更加科學,更加符合當代人才培養的需求,對于閱讀有著更加系統化的要求。就高考試卷分數占比而言,閱讀題目占據著半壁江山,閱讀的版面也成為了語文試卷的主體。語文學習作為一種基礎性語言學習,聽說讀寫是一種基本手段,閱讀是培養語言學習能力的橋梁,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好一門語言尤為重要。思辨性閱讀教學是區別于傳統語文教學采用的技巧性閱讀而言的,旨在培養學生的系統閱讀能力,而非培養學生的應試技巧。培養學生的思辨性思維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一方面,這有助于提高文章信息捕獲的準確率,另一方面,這有助于讓學生養成邏輯分析的好習慣。
2.提升學生分析能力的需要
語文學習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經歷了由感性閱讀到理性分析的跨越。學生從初中步入高中往往會經歷語文成績的下滑,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閱讀思維模式的固化。在進行文章閱讀時,沒有正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邏輯,這就導致,學生在進行大篇幅閱讀時,容易產生文章理解的自我化,漸漸在閱讀過程中丟失了文章的主旨,難以把握文章大概的意思,對文章的感情色彩、寫作技巧進行分析就更是難上加難。思辨性閱讀練習在培養學生的閱讀邏輯上有著特有的優勢,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出發,緊扣文章中心點,通過教師對課文上精度文章的思辨性分析,培養學生平時閱讀過程中的閱讀能力[2]。
3.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愛上閱讀
思辨性閱讀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更輕松的閱讀長篇幅,內容復雜的文章。這對于大多是恐懼閱讀的高中生而言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通過思辨性閱讀,也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在思辨性閱讀中積累文學素材。
三、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1.突出文章閱讀的核心問題,激發學生思辨的興趣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主體,閱讀教學的基本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的思路,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內心的共鳴。正是基礎這一出發點,思辨性閱讀,從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開始著手,層層遞進。注重對文章教學中難點問題的疏通與把握,通過層層疏導,帶領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最后,全文貫通起來,闡明一條完整的寫作邏輯。高中語文閱讀中,存在大量的細節描寫,而這類細節描寫也為文章的發展走向和重要轉折奠定了基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應當突出這些知識點,聯系全文,上下呼應[3]。例如,在學習《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時,應當明確文章背景,接林黛玉之眼描繪了主要角色的人物關系和賈府的陳設,這里從側面描繪了賈府最開始時的盛況,縱觀全書,賈府的興衰,一直是文章的一條主線。
2.豐富文章內容,啟發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思辨思考
思辨性閱讀具有多個出發點,能夠引起學生廣泛的思考,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多變性。教師在對課本范文進行講解時可以適當的將文章的內容進行延伸和擴展,啟發學生進行新一輪的思考。語文教學的思維不應當局限于閱讀材料上,很多高考語文題目都是既來源于材料卻又高于材料的,只有平時對學生加強這種發散性的練習,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掘材料,進一步深化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許多真正經典的文學作品,單從文章的表面難以全面理解文章的特色,只有不斷豐富理解,才能夠最終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展文章內容需要學生對文章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這樣既有助于提升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更有助于擴展學生的思辨思維能力。
3.將思辨作為文章學習的起點與核心,把握文章學習的邏輯
閱讀理解中,掌握的文章的邏輯就不難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而文章邏輯的把握也正是語文閱讀的難點問題。因此,在初次接觸一篇文章時,就應當引導學生,抓住文章寫作邏輯的核心,從宏觀上把握作者所言傳達的一種信息,圍繞思辨作為核心出發點,從文章的整體進行宏觀把握[4]。把握文章學習的主線,讓學生的思維從文章中得到啟發,最后再回到課本上,通過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思辨,逐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語文學習環境。
四、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重拾閱讀興趣,找到正確的文章閱讀方法的重要手段。思辨性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值得不斷去鉆研,在實際教學中豐富和發展,使其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閱讀思維和閱讀方法。
參考文獻
[1]史偉.基于高中論述類文本培養思辨性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
[2]梁新然.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3]程霄瑋.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策略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9.
[4]金昕.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