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屏
摘 要:應用思維導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英語教學中乏味的語法知識轉變成條理性和趣味性,把抽象的語法內容轉變得更加具體化。思維導圖的應用將學生的提升學習成效、掌握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變為可能。因此,巧妙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是具有重要教育內涵。
關鍵詞:高中語法,思維導圖,應用實踐
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方式使語法教學變得枯燥無味。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受挫對于乏味的英語語法方式。部分老師淡化語法,或有教師沒有領會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教語法而教英語,造成學生為學語法而學英語的現狀,落后的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成效。極端的教學形式,導致學生對于學習英語語法缺乏興趣、缺乏學習主動性,進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發掘。這是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二、關于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是由英國著名學者、心理學家托尼·巴贊研發出來的一種教學訓練方法。它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運用圖文并重形式,以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模式,開發大腦技能,以直觀形象的方法把各種觀點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增強思維可視性,協助記憶、增進創新能力。通過輕松有趣的導圖方式,提升我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英語語法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大體都能看得懂語法結構,但是在實際運用語法時,就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通過深入地研究分析,原因那就是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這就要求高中的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強調掌控所教授的知識與當前新課程標準的綜合同時,增進學生理解和記憶能力,以寬松有趣的圖形思維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發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營造一個能進行實踐的學習環境,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努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學會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具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多種學習方式獲取學習資源,有效安排學習時間完成學習任務,開發學習潛能。英語語法的教學中教師應用思維導圖,可以突出英語的核心素養,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提升英語語法教學的學習效果。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程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讓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導圖體現出的趣味性和可視化,用圖片和不同顏色等把原本乏趣無味的詞匯和句子變得生動,以更形象的形式表現,刺激學生們的視覺體驗,使他們產生新的學習認識,有效地刺激并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同時思維導圖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開發大腦思維過程,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英語積極性。
(二)突出重點知識,解決難點問題
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的情態動詞語法教學時,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情態動詞的基礎上,教師對情態動詞所有的用法進行了重新整合,把情態動詞分成了四大塊講解,第一,情態動詞的基本含義:這部分包含情態動詞的基本意思和一些特殊意思,例如:must表示“必須”,還有特殊的“偏偏,偏要”的意思;should有“應該”的意思,還有“竟然”的意思。第二,情態動詞表請求、允許:can/could/may/might/shall/will的疑問句都可以用來表示征求許可。第三、情態動詞表猜測的用法:“情態動詞+do”表示對現在行為的猜測,而“情態動詞+have done”表示對過去已經發生的行為的猜測,must/will/would/can/could/may/might都可以表示猜測,其中要注意的是肯定的猜測用must,而它的否定不是mustn’t,而是can’t。第四,情態動詞表虛擬的用法,結構是“情態動詞+have done”, could have done “本來能做某事,但……”; might have done “本來可以做某事,但……”;should/ought to have done “本來應該做某事,但……”;needn’t have done“沒必要做某事卻做了”。教師把相同用法的情態動詞整合在一起之后,學生發現情態動詞變簡單了,從而解決了語法難的問題。
(三)強化合作教學,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樹立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提升學生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課件把整合過的情態動詞的用法呈現給學生之后,指導學生在老師口頭復述之下進行Brainstorm。接著教師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用思維導圖輸出。學生完成思維導圖之后,教師把部分學生的思維導圖展示到屏幕上,以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的思維導圖層次分明,要點齊全,說明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已經對情態動詞的用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教師又讓學生閱讀了一篇含有情態動詞用法的小故事,結合閱讀文章,將理論性的知識轉變為實際能力,讓學生經歷“接受——加工——輸出”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點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思維導圖,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思維意識,從而達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四、結束語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思維導圖的創作、應用能力,學生在教師與導圖的幫助之下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圖,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理解。思維導圖的運用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讓枯燥無味的英語語法變得生動,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降低閱讀的難度。在樹立學習的興趣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伴隨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語法的應用,將語法知識化難為易,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突出高中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惠芬.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7(8).
[2]張福基于圖式理論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構建[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S2),12-13。
[3]朱海英.讓思維導圖浸潤語法教學[J].學子:理論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