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慧
摘 要:在21世紀,經濟與文化的高速發展致使國家對義務教育投入的資源與力度不斷增加。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更改與完善,針對如何科學的對學生進行課程教授是如今教育學上有待探討的難題。目前,提出一種“體驗式”教學應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是以創建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重視師生兩邊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師生之間交換信息,同時也在進行情感體驗的交換。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培養大批新型人才,促進社會發展。本篇針對高中數學的體驗式教學應用進行研究,旨在為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提供相關案例及理論支持。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雙向互動,情感體驗
在大多數高中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或者單向獲取知識狀態。,大部分數學教師傾向于數字化教學,偏向理論基礎引申至數學計算,教學方式及上課氛圍生硬、枯燥,呈現的僅僅是教科書般的生搬硬套模式。因此,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會出現吃力、不理解解題方法從而無法得出相應的做題技巧。所以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中應用優勢
(1)具有獨特性,集中注意力
體驗式教學方式在運用過程中,會創造與教學環境相適合的集體環境氛圍,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們能夠在短時間內理解并掌握相關教學內容的知識點。而相適宜的教學環境可以極大程度上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從個體情感方面起到調節驅使學生主動去接觸學習知識。
(2)陶冶情感,凈化心靈
在教育學心理上調查下顯示,體驗式教學在對人的思想意識上存在誘導陶冶的作用,對人的精神世界有良好的影響。且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很早時候就將其稱為“無言以教”,著名南朝學者也進一步指出,在教育培養青少年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體驗式教學類似一個心靈過濾過程,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不僅可以消除情感中的渣滓保留積極部分,同時使得凈化后的情感具有調節性和感染性,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3)具有啟迪作用
體驗式教學在陶冶身心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多啟發,鍛煉學生們的自主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們的主動求知的積極性。比如,某個高中教師在為同學們教授新的解題知識,在課堂上為同學們引出相關數學模型,引導學生們自己去建設完善相關模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迸c此同時學生們也應當主動動手創造。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提供給他們自主參與、解析、探究、判斷的機會。使得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鍛煉,養成學習數學的優秀素養。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強調體驗而忽視理論課堂教學
高中時學生學習十分緊張的時期,在課堂上并沒有過多時間要求學生自主思考,而體驗式課堂的進行會縮短學生接受其他理論知識的時間,反而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過于強調體驗式教學,以至于削弱傳統授課的教育方式。
(2)過于主觀性造成缺乏引導
在體驗過程中,完全取決于學生自我感知,可能會獲得正確的結論,但也可能會走進誤區,得到完全錯誤的答案致使學生產生消極態度,有的學生可以通過失敗反省自己的錯誤重新研究出正確答案,但有的學生缺少恒心就會直接放棄并產生消極思想,使得學習過程受到影響。
三、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1.體驗結合理論
在進行體驗式教學模式時,必須要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準備,讓他們熟悉課本的基本概念理論和解答方式。另外教師要提前了解每個同學的學習方式和優缺點并做好多種教學方案,針對不同的實踐課題有著多手準備。除此之外,也要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的課程,不能拋棄本質追求細節,要做到面面俱到,使得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體驗與理論并重。
2.體驗結合反思與討論
體驗式教學作為主觀上學習方式,缺少多方面的交流與探討,容易造成片面上的見解以及錯誤的解答方式。并且在主觀上的理解若造成錯誤就不能及時與他人進行探討,容易走入誤區。因此學生在接受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反思,并及時與他人進行探討以確保自己進行的每一步研究都是正確的,這樣可以有效的改善由于錯誤而產生消極的影響。得出答案后,與他人進行討論,可以及時的糾正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從而得到更深刻的體驗。
結語:體驗式教學應用到高中數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更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獲得更純粹更高質量的教學課堂。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合大多數學生,因此要結合理論與實踐,從主觀上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宋麗莉.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27-27.
[2]趙睿英.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試卷講評中的應用-“用矯正反饋”代替“訂正”[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8):89-90.
[3]戴良峰.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2(1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