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 要: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使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時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對學生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實現自身理念的轉變和方式的創新,重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獲得較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生素質;素質教育
在高中階段,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僅是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數學素養。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多數是運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所忽視,這種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課程改革下教學的基本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1]。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狀況得到了改善,教學的實際水平也實現了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個人素養也實現了增強。但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的過程中,還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從學生學習水平上講,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不高,在促進學生數學素質提升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做出很多努力[2]。另一方面,傳統教育理念對教師的影響根深蒂固,我們必須要承認大多數教師已經實現了思想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轉變,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師依然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促進學生素質提升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除此之外,在對學生素質培養的過程中還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即體制的不合理性,在高考的壓力下,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都對學習成績過于看重,學生數學素質的提升并沒有受到重視。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素質的策略
(一)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思維品質會對其整體學習產生重要影響,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之處在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的核心素養中就包含邏輯思維能力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有較強的演繹性,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課堂講授中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正式的講授之前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給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機會加入到課堂學習中。同時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學生也能夠改善自身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方式,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身思維品質的提升,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在學習必修五第三章內容《不等式》時,學生需要了解什么是不等式,不等式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解不等式,在解決不等式問題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在解決問題時,學生需要認識到自身的思想是層層遞進的。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具邏輯性、科學性,提升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積極引入生活化的內容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中,理論性知識占據了大部分內容,實踐性知識不多。同時在高中課堂中運用的講授方式也處于初級階段,傳統教學模式和當前教學模式存在較多的區別,學習質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困難,同時學生在課堂中取得的實際學習效果也無法得到充分反饋。同時在教學中還存在實踐作業內容缺乏,作業相對統一化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導致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能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解決,和數學學習的初衷有所違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情境為學生講授,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3]。例如在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聯系實際的方式,將生活中出現的和學習內容相關的例子為學生列舉,如體育運動中肌肉拉傷、作品能打動人、太陽雨、彩虹等,這些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而通過對隨機事件的講授,學生也能更好的理解與其相關內容的內涵,并且做好不同事物之間的區分,比方說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三)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時代發展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學生在學習中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才能實現自身數學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高中階段中學習的數學公式,有很多知識點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假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講授排列組合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授國王分麥子的故事,進而使學生思維在學習中實現拓展,針對教師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使學擺脫自身的思維定勢,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思考,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特點,學生在對猜想的論證中,可以實現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
(四)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理論和實際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的學科,在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內容都是源于生活,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這就決定了數學這一學科擁有加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是對知識實際掌握程度的具體呈現,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實際解題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單純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則需要根據自身的認知和需要進行解題,為了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更好的培養,教師就需要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鼓勵學生注重對知識的實際運用,運用學習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身發展更適應社會需要。
結束語:總之,素質教育的開展使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個人素質的培養上,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實際解題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中表現的更積極、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素質,為其今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進而更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彭艷平.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素質[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5):118-119.
[2]吳麗康.論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素質[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9):84-85.
[3]陳明聰.論高中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8(8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