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永剛
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體驗式學習模式應運而生,成為自主探究學習思路的主要實踐路徑。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重視體驗式學習方法在課堂的滲透運用,期望以此提升數學教育有效性、推動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那么如何才能發揮體驗式學習方法的優勢與作用,如何才能以此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將做詳細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課堂教學;滲透運用
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應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以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因此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我們要通過創設情境、組織實踐活動等多樣方式,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讓他們在體驗學習中掌握數學基本技能,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在個性學習中獲得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因此可以說,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不斷領悟與體會的過程,通過認識、發現與創造,完成從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的過渡,在體驗學習中掌握數學規律、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形成順暢的學習思路,這些將讓學生終身受益。有關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滲透運用,本文主要提出以下觀點:
1.在多元情境中體驗學習
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他們的學習情緒與思路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再加上數學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所以有效的數學教育活動要從尊重小學生學習特點及發展需求為出發點,為學生打造多樣化的情境氛圍,將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穿插其中,引導學生在多元情境中體驗學習。以《相交線與平行線》教學設計為例,教學中我設計了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干凈、美麗的城市,你能說一說,你覺得我們的城市哪里最美麗嗎?你見過城市夜景嗎?你知道那些炫彩的燈光從何而來?”在學生思考與探究的同時,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圖片,立體還原“城市之屋”,學生從不同層次探究問題的同時,也就由淺入深地把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難點,包括垂線和平行線的特征、相交線與平行線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等等。為了拓展知識應用,我又預留了開放式的課后作業,讓學生成為小小的規劃者,如何利用“相交線與平行線”達到美觀城市的效果。
2.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學習
新課標的發展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學習方式下掌握知識、提升能力。與此同時,小學數學也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所以教師不能死板地“教”,而是讓學生靈活地“學”,創設豐富的課堂實踐場景,還原知識形成、發展與運用的過程,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自主參與中提高學習效率。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設計為例,選用生活中的案例作為教學素材,讓學生談一談“三腳架”的實際作用,思考“為什么三腳架的穩定性更高?”,由此引出三角形的邊長、三角形的高等基礎知識,從更深層次認知三角形,并列舉生活中三角形的有效利用,如電線桿的支架、房子屋頂等等。
3.在生活運用中體驗學習
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體驗學習,我們要將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展到課堂外,將數學問題回歸生活,啟發學生體驗生活化的數學知識與數學理念,從中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的實際運用,在學以致用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我給學生預留了課后作業,讓他們與家長一起到超市購物,并記錄每一件購買商品的價格,結賬時學會使用人民幣,并計算應該付多少錢、應該找回多少錢?另外,我們還組織了“小當家”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幫媽媽去菜場買菜,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學習,學會使用人民幣。通過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也由此強烈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萌發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
4.在引導反思中體驗學習
“反思”也是一種切實有效的學習策略。尤其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學生難免出錯,而這些“錯誤”就是最佳的反思機會,通過有效反思,一方面有利于深化理解知識、梳理獲取知識的過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為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打好基礎。因此在引導反思中體驗學習,這也是當下數學教育的一大特色。以“連續兩問的應用題”教學設計為例,小學生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剛接觸題目時,極易混淆一個問題與兩個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舉例:學校共有120套新桌椅,投入使用一部分且還剩下62套;學校又采購了50套新桌椅,請問現在學校一共有多少套全新的桌椅?如果按照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自然會分別列出兩道算式①120-62=58(套);②58+50=108(套)。顯然這樣的思路與“連續兩問應用題”背道而馳,對此我啟發學生思考第一個算式中求出的58(套)代表什么?想要列出第二個算式,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在反思中,學生的思路豁然開朗,找到了全新的解題思路,順理成章地理清一般兩問應用題與連續兩問應用題的區別,對比不同的解題思路,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綜上,體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自經歷了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并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實際上,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并非應對考試,而是啟發學生積累經驗,并以此實現知識的再建與重構,由學生自己去領悟、去操作、去體驗、去探索,從中積累知識、形成思想、拓展方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數學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向陽.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9):127.
[2]陳玉華.小學數學課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構建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