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趙俊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老年肺栓塞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后,其抑郁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方法:選取 2018
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68?例老年肺栓塞患者參與此次研究,并根據住院時間進行均衡分組,單號日期為對照組,雙號日期為實驗組,其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狀態及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結果:實驗組患者抑郁狀態改善優于對照組,且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針對老年肺栓塞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實踐。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肺栓塞;抑郁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5-114-02
在呼吸科中,肺栓塞是一種常見的危重疾病,該病發病急、漏診率高,常發于老年群體。由于老年人對疾病認知低,存在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且常伴有多種并發癥, 單一的藥物治療很難能夠根治。因此,一旦住院治療未見明顯效果,會產生抵觸心理,治療依從性降低,嚴重阻礙治療療效。研究表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重塑治療信心,大大提升治療依從性,從而改善焦慮情緒,提高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68 例老年肺栓塞患者參與此次研究,并根據住院時間進行均衡分組,每組34?例,單號日期為對照組,雙號日期為實驗組。納入標準:此次入選的 68 例患者符合肺栓塞臨床診斷標準,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 18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齡范圍:54-82 歲;實驗組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 17 例,年齡范圍:58-81 歲,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由護理人員密切監視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體溫、脈搏、心跳、血壓等,并如實詳盡記錄;②大力開展健康宣教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發病機制、治療方案以及注意事項。
③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必須要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藥物治療的目的、功效以及方法,要求患者嚴格遵醫囑服藥, 進而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提高疾病治療效果。④并發癥預防護理。患者治療后長期臥床可能會發生壓瘡、栓塞、傷口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在護理上應每天定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運動及功能鍛煉,對患者進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⑤出院后指導 [1]。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再次對其及家屬進行自我護理強化指導,同時建立隨訪檔案,定期開展患者隨訪并進行護理指導,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讓患者出院后依舊能夠獲得專業的護理干預和指導,持續觀察患者的病情及預后。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輔以心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 根據患者年齡、家庭、文化程度等因素,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計劃,成立心理干預小組,由護士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干預策略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臨床實施。② 評估患者心理狀態 [2]。護理人員主動協助患者及家屬辦理入院手續,安頓好患者后向患者主動介紹自己與主治醫師。了解患者過往病史及禁忌,講解住院環境及病房設備,如: 緊鈴的使用、住院物資領取等;遵醫囑協助患者進行各項
檢查,密切留意患者情緒,是否存在焦慮、抑郁現象。同時, 向患者發放肺栓塞知識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情況;③認知干預。增強患者對肺栓塞疾病的了解,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④持續心理干預:老年肺栓塞患者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單一藥物治療療效不佳,病情久治不愈易反復,常發生焦慮、煩躁等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善于觀察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動態,積極詢問病情。
1.3?觀察指標 [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SAS),百分制,分值高于 50 分表明存在抑郁情緒,分數越高,證實抑郁情緒更嚴重。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生理功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以及精神健康評分。滿分為100?分, 評分越高表示則代表患者生命質量越佳。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 t 檢驗,若 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抑郁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差異不大,護理干預后, 兩組患者 SAS 評分均有所下降,但從分值來看,實驗組下降幅度更大(P<0.05),見表 1.
注:* 代表與干預前對比,# 代表與對照組對比,若P<0.05 則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對比
實驗組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后,其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肺栓塞常發老年群體,多伴有其他并發癥,嚴重還會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威脅生命健康。受疾病困擾,再加之老年人對疾病認知較低,極易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使得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不利于實現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考慮到患者年齡、病情等因素,多數采取常規治療,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是確保臨床療效的關鍵。
有研究表明,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 緩解患者的病情,讓患者早日康復,盡早融入社會。對此, 本次研究實驗組在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輔以心理干預,從開展患者心理狀態以及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評估、認知干預、心理干預等方面進行優質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干預后抑郁狀態明顯好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肺栓塞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 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實踐。
[1] 魏艷娟. 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效果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2018,16(8):95-96.
[2] 徐洪艷. 綜合護理干預對肺栓塞介入術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價值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5):173-174.
[3] 于萍, 王晶, 曲紅. 肺栓塞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J].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5):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