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利
摘要:小學時期是一個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語文學習是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項。用新的教學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學習方式,注重對學生自我思考與自我能力的綜合性培養已逐步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完善師生互動,創新學生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準確把握課堂節奏
在課堂中教師要兼顧把控課堂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實時情況調整課堂戰略,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利用現代媒體技術進行大屏幕的圖片展示,結合優美的音樂與精彩的文字,以視覺效果吸引學生目光,讓學生對課堂的教學內容提起濃厚的興趣,達到教學目標翻倍的效果。或者教師也可以選擇在課堂導入中以趣味提問的方式打開整堂課的節奏,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學習氛圍,開動大腦、發散思維。教師可以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小問題,可以多方面地聯系生活實際,列舉身邊的故事,用事實來解讀文章或者聯系過去學過的文章,形成知識的連貫性,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選擇地將課堂代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意愿去了解興趣,讓學生跟上教師的節奏。
二、有效提問,多角度思考,帶動課堂氛圍
有效的教學提問是多方面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再刻板地站在灌輸知識的角度,以引導為主,從整體和高度總結中出發,將文章的知識脈絡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根據教材知識的框架把握,形成綜合分析、探究、探討,從綱領、全文、總結,再到細節、小問題的研究都需要教師根據全文內容進行總結,再到對文章的拓展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來培育學生思考交流的方式,整合碎片化的知識,將思考問題深入探究,不再是表面化的探討,對文章的中心與主旨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尤其在多角度思考方面,要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教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獨特的興趣。由于小學語文課本章節之間關聯性很強,在語文知識上的運用,學生要學會靈活思考,對于以往知識的學習要有連貫性,舊的知識要有新的用法。一方面學生不僅可以在做題時把以往學到的知識點進行復習,而且,由于語文課文中許多文章的中心思想與主旨感情不同,這正是對學生知識復習與知識靈活使用的好機會,在知識的綜合分析上,多角度地解決與研究是對學生知識認知的有效檢驗。
三、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對話,合作共贏
教師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合作學習,一方面增強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有利于學生之間學習與互動交流,另一方面,在學生合作中,雙方處于學習與競爭的狀態,一方力爭上趕,一方努力追逐,使學生在競爭中活躍思維,增強學習氛圍,讓同學們更加有學習熱情,自由自主地去學習。在同學們碰到自身非常感興趣的課題時,學習小組成員可以共同討論,共同交流見解與體會。對于存在疑問的課題,小組成員可以共同研究,展示自我,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通過組內其他學生的幫助,提升自身的自信,實現人際交流的進一步培養。學生自己去體會實踐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自己去解決問題,用開發智慧最大化的方式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這是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有效幫助學生激發課堂興趣的好方法。
四、結語
語文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在以后學習理解與分析過程中的基石,為以后各項學習打下基礎,教師要從多方面出發進行課堂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核心,把握課堂知識進度的同時,要時刻注意學生學習的專注力,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當代語文教學中最需要注重的地方。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周福英.關于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索[J].學周刊,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