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羅琳娜
【摘要】:隨著十九大會議的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進入新時代并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確認識和把握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方位以及面臨的新挑戰,是創新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前提。在新的歷史方位下,高校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準確把握自身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創新
一、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一)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最終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發展的時代性特征要求我們必須將其放到新的時代背景下推動創新發展,才能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俱進和可持續性的發展。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發展能夠與社會、與時代保持同步,與時俱進,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能更好的弘揚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旋律,講好中國故事,維護好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二)提高高校教學水平的必要條件
“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根本原則,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賦予的崇高使命,同時也是提升高校教學水平的必然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最終達到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提升教學水平,就是要從教育模式創新的發展入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明確辦學方向和辦學要求,把握發展的新趨勢,堅持深化改革并推動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
(三)提升高校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就要不斷的進行教育模式的創新,建立新的全方位的育人模式,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和科研管理與服務當中,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切實有效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與實用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說,我們應該注意要堅持“揚棄”的原則,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日趨完善,使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獲得新生,從而增強教育模式的生機與活力。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全球化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巨大沖擊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加上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大學生面對多元文化的沖突、社會道德的失準、價值觀念的變遷,造成個體內心的沖突與矛盾,再加上成長環境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各方面均呈現出多元化態勢,功利主義思想日趨嚴重,社會公德日益淡薄,個人道德修養嚴重不足。
(二)信息網絡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重大沖擊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以其傳播信息的廣泛性、快捷性、開放性等特征吸引了無數大學生。由于網絡信息的飛速發展,使大量與社會主義理論相悖的政治觀點、意識形態和行為方式通過網絡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選擇以及行為方式的選擇,強烈地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沖擊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已有成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大大增強。
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策略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注重傳統美德教育
在全球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選擇易受到外來思想文化的巨大挑戰,要想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系統化,就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喚醒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促進國民道德素養的提升,從積極層面深刻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和道德選擇。根據現階段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需求,在結合社會現實中出現的道德困境及問題,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加傳統美德教育內容,與道德心理分析方法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來引導大學生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重塑。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教育進程和教育內容上缺乏 “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忽略受教育者在各學習階段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素養的需求,造成學生出現道德知行斷層和脫節現象,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高校需要將 “以人為本”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則,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始終。形成以大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教學環境,對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給予尊重和鼓勵,組織互助小組和互幫互助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自我內化,學校對教育者進行培訓,塑造教師與學生平等和諧的關系,對學生的道德選擇和情感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消極情緒,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利用網絡技術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與意識。當代高校大學生正處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受新媒體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因此,要想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求各高校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轉變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積極利用現代網絡優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過新媒體網絡技術不斷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故此,高校一定要緊緊抓住這個機遇,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網絡資源以此來不斷滿足教育工作的需要,為其提供良好的網絡服務平臺,增加學校機房的建設,最大程度上滿足當代大學生的上網需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7-11-13.
【3】馮培.中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創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9.
【4】劉忠才.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44):357-358.
作者簡介:
李艷,女,漢族,籍貫: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
羅琳娜,傈僳族,籍貫:云南大理州巍山縣,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