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壽智
摘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滿足學生的發展,我國對教育體制進行了積極的改革,以滿足社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學生的管理工作當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其不僅在整個班集體當中占據著組織、領導的作用,而且,也能夠通過自身的品德與責任對學生起到感化、激勵的作用。新課改背景之下,對于初中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通過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分析,將新課改貫徹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當中去,并提出與之相對應的有效建議與措施,以幫助初中班主任應用現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優化、改善班集體的管理模式,從而提升班集體的管理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班主任;管理工作
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素質教育得以大力提倡,教育理念在不斷革新,教育模式不斷優化,但應試教育體制下的班級管理工作方法依舊廣泛存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按照學生分數進行差別管理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優化,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優化班級管理質量,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在班級管理中初中班主任的關鍵作用
1.1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產生重要的協調作用
中學生極易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其學習能力也與三者有著莫大的關系。這時候,班主任會以一個溝通協調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為三者的進行有效的平衡,并且實現三者的必然聯系。班主任不但要與其他科目的教師在教學方面,進行有效的配合,學生之間關系的處理也與班主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此同時,社會、學校、家庭對學生學習方面的影響,需要班主任進行調和、統一,進而融合為一,從而合力支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最終使學生的身體、心理達到健康的狀態。
1.2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體系
初中班主任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內在潛力都需要依賴于班主任進行一良好的引導,以此對學生的內在潛力進行激發,將學生個體的特質顯現出來,最終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在初中階段,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需要以積極向上的引導來為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使學生可以通過主觀意識,對自身的行為舉止進行有效的約束,與此同時,班主任還要對學生進行幫助,使學生對自身的行為意識有所反思,理性對待自身舉止,從而在實踐活動中,將自身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出來,在素質修養以及學習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性的發展,最終有所提升。
1.3在班風形成中有重要的組織作用
班主任首要觀察全體學生,對具有管理能力的學生,予以提拔,選為班級學生干部,并且針對性的培養,輔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當然,班主任在進行選拔班干部的過程中,要從多角度作為考量的標準,以各個任課教師以及班級學生的意見作為參考,最后進行匯總,依據學生中有一定的服務精神,并且成績優異的學生,來作為班干部的選擇標準。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必須要培養班干部對班級進行管理。由學生和班干部共同制定班級公約,這樣班級的管理直接就由班干部進行管理,班主任為輔,以此推動班級的良好發展。
2、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2.1班主任主體的管理模式
初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存在角色定位不準確的問題,許多班主任以自己為主體進行管理,就會導致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影響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地培養。以班主任為主體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會基于自身出發,從班主任的角度看待班級事務,從班主任的立場組織班級活動,忽略了班主任與學生立場及視角的不同。同時,這種管理模式下,學生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通常很難真正參與到班級管理事務當中,學生時刻處于“被管理”的狀態,其自律能力及自主性得不到保障,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提高,也無法形成有效的道德引導作用。
2.2過度關注學生的成績
俗話說,“分數是學生的命根”,這種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十分形象地體現了應試教育模式下對學生成績及分數的重視。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會存在過度關注學生成績的問題,許多班主任“看分下菜碟”,采取差別化管理模式,許多班主任對于成績高的學生會更加縱容,對成績差的學生更加嚴厲或更加忽視,而這種差別化的待遇,會影響班級的整體管理環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受到班主任針對或忽視的學生難免對班主任產生抵觸情緒,再加上未能得到有效的思想道德引導,得過且過甚至誤入歧途的學生并不鮮見。學生之間存在學習能力的差異,班主任如果因此而對學生進行差別對待,學生感受到不公平,對于班主任的教學與管理就會十分抵觸,不利于教學及管理活動的開展。
3、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途徑
3.1樹立人本管理觀念,使班級的管理更民主
新課改的實施當中,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因而關注學生本身的成長以及其學習體驗更為重要。新課改下,更為肯定了學生的主體性,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其任務是幫助和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突破傳統班級管理上的教師的權威性,給學生營造更為民主的管理環境,幫助引導和監督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2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在學生的整個初中生涯當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初中的班主任,因此,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管理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心理層面還不夠成熟的初中學生來講。學生處于初中學段,其求知欲與好奇心都十分的強烈,在這個時期,班主任的榜樣作用十分重要,其除了向學生傳播知識之外,自身的行為態度還影響著學生三觀的形成,因而,教師應當通過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的行為處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不僅要對學生的知識能力進行培養與提高,更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是學生儲備知識力量、積攢人生經驗、獲得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班主任在對班集體的管理當中,要重視對學生各個方面的培養,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與不同的想法,重視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形成獨立的意識的同時能夠具有創新精神與熱情。
總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與班主任有著直接的關系,班主任自身素質的高低、教學能力以及專業水平都會因新課改而到達一個新的高度,班主任要領會新課改精神,并且將此落實,以終身學習的態度去對待管理工作,為培養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學生而努力,從而使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曾慶琰.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學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7)
[2]額爾登圖木斯.初探在新課改下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班主任[J].讀寫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