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涵 秦瀅濱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物技術一直在農作物改良、醫藥產品開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通過生物技術來檢測、治理環境污染變得越來越普遍。本文主要對廢氣治理、污水處理以及固體廢棄物等的生物治理技術的研究。
關鍵詞:環境治理;生物技術;有效運用;應用研究
現代生物技術是利用生命有機體來發展新產品或新工藝的一種技術體系。目前生物技術應用到農業、醫藥、衛生、食品工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并在解決人類面臨的糧食危機、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生物技術治理環境污染的方法與化學、物理等其它技術比較,生物技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反應設施簡單,以及無二次污染等顯著優點,能有效的遏制生態惡化趨勢,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物技術是最安全和最徹底消除污染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增強自然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是有機廢物“資源化”的首選技術,將有機物轉化為沼氣、酒精、有機材料和蛋白等,能改造傳統生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過程的生態化或無廢化。
一、生物技術在廢氣治理中的應用
隨著工業的發展,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工廠排出的有機廢氣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將對大氣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目前對有機廢氣的處理方法是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加以改良,而生物法則是在雙膜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技術。與傳統廢氣處理方式相比,其顯著特征是成本低、效率高,且安全,減少了了二次污染,所以使用生物技術來處理廢氣將不可替代。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生物過濾,生物洗滌和生物吸附法等,國內外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對廢氣凈化處理得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如美國學者利用微生物代謝凈化工業性惡臭氣體效果顯著,而且不產生二氧異臭;德國研究者利用生物膜過濾處理含硫化氫的氣體,硫化氫去除率90%;我國科研人員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對橡膠再生脫硫過程所產生的低濃度有機廢氣處理試驗結果表明:生物膜填料塔處理工業有機廢氣是可行的,當運行條件控制適當時,凈化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能夠實現達標排放,且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生物技術是一類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效率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并且有著明顯的處理效果。隨著生物技術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推廣應用和完善,將會使水體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還人們一個美好、健康的生活環境。
二、生物技術在處理污水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工業的迅速發展,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安全的重大問題,制約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水污染處理成為全世界關注的話題。當前水處理技術中,生物技術已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污水處理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同時突顯出許多的優勢。因此生物技術已經成為污水處理領域重點開發和應用的技術手段,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轉移或轉化作用,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處理方法,被認為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污水處理手段,它不但融合了生物自身的特點,如吸附性好、沉降性好和降解能力強等,而且符合生態學及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污染狀況的加劇,環境標準的不斷提高,使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取得了很大進展。
三、生物技術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的應用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固體廢棄物與日俱增,這成為我國政府目前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因為這種固體廢棄物不好降解,燃燒所產生的污染又極大。在發達國家,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便著手研究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法,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等更發達的國家引入了避免垃圾過多產生的理念,把垃圾處理的方式定格在循環利用層面。21 世紀以后,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開始尋找一種新型的能源轉化的解決辦法。
另外,生物技術還可以在污泥處理、農業環保、場地修復等領域得到了應用。目前,農藥的普遍使用直接影響到了整個生態系統,甚至影響到了地下水系統和海洋系統。當前,世界各國都致力于利用生物技術修復環境,例如丹麥,該國利用生物技術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用該技術修復大面積的污染區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結束語:生物修復技術是依據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去除污染環境如土壤中的重金屬,達到治理污染的目的。生物修復技術最成功的例子是應用投加營養和高效降解菌對油輪泄漏造成的污染進行處理,使得近百公里海岸環境的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此后,該技術被不斷擴大應用于環境中,其它污染類型的治理。國外對生物修復技術非常重視,研究證明采用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物修復技術是治理大面積污染區域的一種有價值的、可行的、有效的和優越的方法。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修復的內涵也不斷豐富。近年來還研究了真菌修復,植物修復以及無機污染物的生物修復等技術。生物修復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可分為土地生物修復、地下水生物修復、沉積物生物修復和海洋生物修復等。
參考文獻:
[1]羅先群,利用生物技術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1999(3)
[2]馬文漪,環境微生物工程[M].南京:南京人學出版社,1998.
[3]徐亞同,上澳糖水體生物修復試驗[J].上海環境科學,2000(10)
[4]朱國萍,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J].安徽師人學報,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