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靜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青春期的成長特點,通過有效的引導與鍛煉,進而不斷提升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科學探究的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高數學核心素養。文章對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具體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動提問;能力提升;有效策略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加上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教師需要針對具體的情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為了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持續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在積極探索如何提升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方法,以期形成更加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主動提問的能動性
初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通過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反思,提高問題改進水平,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學生而言,具備主動提問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進而更好地有效串聯所學知識,結合現實生活深度思考,提高實踐創新水平。因此,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重視程度,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學習基礎等,為學生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和提問空間,進而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動性。教師要善于總結學生不愿意主動提問的原因,究竟是對數學知識不感興趣,是自身的基礎功底相對薄弱,還是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害怕被人取笑,不能掌握有效問題的方法等,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分析學生不愿意主動提問的原因,并結合了解的情況進行正確引導。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信任,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在相互提問中認識自我,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創新教學模式,提高主動提問的積極性
初中數學知識是在小學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與擴充,很多內容都比較抽象。因此,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提問,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系統知識構建意識和創新探索精神,教師可以通過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而更好地為學生營造善于提問、主動提問的氛圍,為學生自主學習和高效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浙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上冊“三角形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三角形,讓學生將現實生活中的物體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進而結合自己的所看所想,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圍繞與三角形相關的教材內容,通過引入相關的歷史故事或者設計多媒體課件等,讓學生深入了解三角形的相關理論,了解更多的背景資料,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的奧秘,通過多媒體視頻或者圖片展現,更好地理解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的特點,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提出更多建設性的問題。隨著教師一步步在課堂上進行問題引導,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基礎知識,并結合自己的理解主動提問。
三、重視課前預習,引導課堂互動交流
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及時整理自己存在的疑問,便于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分析與研究,在不斷交流中增進認知,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事先預習。學生由于初次接觸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比較感興趣,但是也會存在學習壓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異同等方式讓學生自主預習。通過整理相關問題,在課堂上結合教師的講解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并通過互動探討,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在互動中有效串聯新、舊知識,提升系統思維認知能力。
四、提高自覺認識,增強提問心理素質
主動提問既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又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深入地了解與分析,注重溝通,幫助他們建立“凡事都要問為什么”的意識。教師要多運用鼓勵、肯定的口吻與學生交流,既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環境中主動表達自己的訴求,與團隊成員進行互動,從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心理素質,又可以在大課堂中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逐漸消除主動提問的恐懼感,提高對主動提問重要性的自覺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與成長。
五、改進作業和復習模式,提高提問水平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將課后作業與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更好地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數據與統計圖表”時,教師通過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課后布置少量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理解數據統計的相關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與統計頻率相關的事件,進行記錄、計算和分析,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知識,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或者疑問,便于師生交流。
在復習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交流的機會,通過復習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檢驗學習水平,及時發現問題,更好地因材施教。通過考試,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多層次的考核評價體系,善于應用正面評價的方式來肯定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并通過總結復習和考試方面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尋找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針對學生日常的提問情況和提問效果進行綜合性評價,并對數學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引導提問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