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蘭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課中開展節奏訓練具有必要性。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結合教學需要,強化音樂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樂感及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訓練;對策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沒有節奏,何談音樂之美?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啟蒙性,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除了強化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同時也應當強化學生的樂感審美等能力培養,促使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提升。而節奏訓練,則是培養學生樂感審美的關鍵途徑。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音樂課中積極開展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韻律感,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發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1 小學音樂課中開展節奏訓練的必要性
1.1 是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需要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開展,對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作用。首先,對小學生而言,活潑好動是天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持久性的集中,進而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音樂學習的效果。節奏訓練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而節奏訓練一般偏向游戲化,這種富有節奏感的游戲活動過程,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達到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目的;其次,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感知能力至關重要。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樂感審美以及音樂鑒賞能力。而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也是激發其音樂學習興趣的關鍵。
1.2 是提高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徑
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樂感是極其重要的元素。就如同學生在語文、英語等語言類科目學習中的語感,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關鍵。良好的樂感,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進而取得好的音樂學習效果。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當針對學生的樂感開展專業化的訓練。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開展,是提升學生樂感的有效途徑。正如前面我們所說:有效的節奏訓練,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音樂的魅力,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審美能力,進而促使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
1.3 是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必經之路
新課改革背景下,“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技能,進而達到發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目的。在培養學生音樂學習技能方面,節奏訓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在音樂學習中,識讀樂譜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識讀樂譜方面,節奏知識對學生識讀樂譜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識讀樂譜的過程中,必須充分掌握音樂節奏,方能進行正確的演唱和演奏。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是提升學生音樂學習技能的有效途徑。
2 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的有效途徑
2.1 借助課堂游戲活動,開展節奏訓練
對小學生而言,由于身心發育不夠成熟,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是給學生講解枯燥的樂理知識,勢必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終將會直接影響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營造寬松、愉悅和趣味的教學課堂,進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目的。在小學音樂節奏訓練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如音樂游戲活動的開展等,為取得好的節奏訓練效果奠定基礎。例如,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節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如在帶領學生唱童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其中融入節奏訓練的肢體動作,這樣的訓練模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握音樂的節奏感。如在《幸福拍手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邊唱邊拍手的方式進行節奏訓練,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的愉悅感,進而達到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目的。
2.2 借助樂器開展節奏訓練
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節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控制樂器打擊速度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節奏訓練。我們知道:節奏是音樂中聲音長短與強弱的合成狀態以及歌曲的快慢來體現的。在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調整這類因素來訓練學生對節拍的把控。比如說,在敲擊樂器時,教師可以不斷調整敲擊的速度和輕重緩急,以此構成一種音樂,學生通過敲擊頻率來感受節奏的變動。例如,在訓練節奏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音樂的節奏,通過敲鼓等方式來讓學生感知音樂的節奏感,進而達到提升學生樂感的目的。
2.3 結合生活音樂培養學生節奏感
藝術與生活,往往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緊密聯系生活開展訓練,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自身的鑒賞音樂能力,還有助于促使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可以找尋生活中特殊的聲音進行錄制并模擬,幫助學生對節奏感的認識和理解。具體做法可以是,音樂教師錄制時針“嘀嗒”的聲音,“咚咚”的敲門聲,“嘩嘩”的水流聲,“唧唧”的鳥叫聲,“隆隆”的雷聲等這些自然界、生活里獨特的聲音,再在課堂上用樂器演奏模仿,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找到適合這些聲音的樂器,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并熟知樂器的使用方法,挖掘學生的藝術天賦,而且可以讓學生深入掌握節奏感的來源,并形成對音樂素養系統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教學現狀,積極開展音樂節奏訓練,培養學生樂感,提升學生音樂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謝小青.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應用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