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游
摘 要:通過分析聾校英語教材選用的現狀,發現全國大部分聾校至今沒有適合聾生的統一教材,學生用的教材都是普通中學用的新標版或者外研社抑或其他版本的英語教材,教材的很多內容并不適合聾生學習,特別是聽力部分。因此,要根據聾生的實際,對聾校的英語教材進行創造性的整合,開發出聾校英語校本教材。
關鍵詞:校本教材;聾校;課程;英語教材;開發
1 引言
由于聾校英語的特殊性,目前大部分聾校并沒有統一的英語教材,為了適應聾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提高聾生學習英語的有效性,滿足聾生的需要,開發出聾校英語校本教材勢在必行。在開發校本教材的道路上,教師們不斷地學習、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下面,筆者就聾校英語校本教材的開發粗略的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2 校本教材開發的理論基礎
2.1 聾校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
2.1.1 個性本質的科學學說
從聽殘學生教育目標看,用一句話加以概括,就是在現在社會下,根據聽殘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育教學的可能性,使聽殘學生得到個性的全面和充分的發展。
2.1.2 聽力言語殘疾兒童、少年溝通方式對課程的影響
在基礎教育階段,聾校課程設置與普通教育教學課程的總體框架相近,但因學生聽力語言障礙,他們的思維和語言溝通方式特殊。聾生之間溝通多使用手勢語,但他們又與健聽人同生活在有聲世界中,需要與健聽人交流思想感情,因此,必須學習普通人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1]
2.2 課程改革運動與校本教材的提出
對于我國大部分聾校而言,現行的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自身存在不少缺陷,由于課程中的部分內容越來越滯后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很難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生存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滿足推進聾校教育的發展需求,必須進行改革,校本課程應運而生。
3 聾校英語校本教材開發的原則
3.1 教材形式要適合聾生,做到補缺補漏
首先,現在我國聾校英語課程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普教初中高中的教材,其中以“新目標”版本為主。以筆者所在教學校為例,開設英語課程有30多年了,一直使用的都是外研社的普校教材。但是普教英語教材特別重視學生的聽、說能力,所以教材中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多是聽力、口語方面的素材,而閱讀方面的素材比較欠缺,特別是七、八年級多注重對話聽力練習,這些對于聾生來說都是不利因素。對于聾生來說,由于聽力言語障礙,他們多使用手語交流,長期的手語交流使得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文字歸納能力水平較低,針對這些情況,聾校的英語教材急需改變。應充分發揮聾生的視覺代償功能,根據聾生形象思維強、喜愛繪畫、善用圖畫表達內心世界的特點,在英語課程中融入和美術相關的內容。如在教外研社版初中英語一年級上冊Module9時,發現對于學生來說記憶大量動物類單詞十分困難,則可以讓學生按照一定的內容,畫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的場景。動物園里的動物真多啊,小狗dog汪汪汪,小貓cat喵喵喵,小鳥bird飛呀飛,猴子monkey跳呀跳,熊貓panda圓滾滾,老虎tiger嗷嗷嗷,大象elephant鼻子長。在繪畫過程中,不僅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消除了學習英語的畏難情緒。[2]
3.2 課程目標要明確,做到針對聾生
英語課程包括五個維度的基本目標,即語言技能目標,語言知識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目標。[3]
(1)語言技能目標包括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但是這樣一個目標對于聾生來說是不切實際的,因為聾生存在的聽力障礙和言語殘缺決定了聾生沒有辦法完成其中的聽、說、讀能力目標。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聾生寫的能力。在教外研社八年級上冊Module2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時,筆者提醒學生注意書上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自己的家鄉,并讓學生寫一篇題為“My hometown”的作文,可以借鑒書中新學的詞匯句型。
(2)語言知識目標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中詞匯和語法對于聾生來說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可以把詞匯和語法融合在一起,設置一些和語法相關的練習,引導學生用詞匯結合語法的規則,組成新的句子或段落。
(3)情感態度目標指在語言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自信心、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合作精神的培養,這部分對于聾生來說尤為重要。由于聾生聽力的喪失和言語的障礙,他們對于英語的興趣不濃厚。雖然聾生聽不見,但是他們的肢體語言卻很豐富,可以在英語課程中融入表演。以八年級上冊Module5 Lao She Teahouse為例,首先讓學生了解話劇《茶館》,并且從網上找到《茶館》的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后給學生指派角色讓學生自己表演,這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這一模塊的興趣。
(4)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學習行為的各種理念的認識。很多聾生在英語學習中缺乏有效策略,在課堂上屢見不鮮的是聾生學習英語不外乎聽老師講,機械地記筆記,課后完成作業,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課的同時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利用課本以外的資源,比如找一些簡單的英語雜志和報紙帶到班上讓學生自己閱讀,引導他們好好地利用這些資源。
(5)文化意識目標包括學習必要的跨文化知識,增進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識,從而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八年級上冊Module11Way of life這一模塊中,介紹了中國與美國、英國在文化上的傳統差異。聾生很想多了解一些英國/美國與中國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傳統生活知識,教師可提前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
3.3 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開發補充型校本教材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電腦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利用互聯網,可以大大豐富學生學習英語的資源,并且使得學生更多的感官同時參與,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可以挑選適合的英語學習網站,在網上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網絡上學習英語。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網絡上查找和英語學習相關的材料。
現如今,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大量涌入人們的生活,微課也慢慢地走進學生的課堂,筆者所教學校的英語教師制作的英語課《形容詞比較級變化規律》,此節微課程內容源于外研社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2的語法重點。任課教師針對聾生特點,在短短4分鐘的時間里將形容詞比較級的變化規律利用視頻的方式展現在聾生的眼前,幫助聾生快速、準確、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4]
4 聾校英語校本教材開發的思考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開發聾校英語校本教材是對現行的英語教材的有效補充和創新。聾校英語校本教材拓展了聾生學習英語的方式,促進了聾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增加了聾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校本教材強調趣味性、參與性,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加入進去,不但能給學生帶來快樂,同時也增強了聾生學習英語的能力。但是聾校英語校本教材的開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經過多年的校本研究及對聾生的生理和心理研究,并融入自己的智慧。
參考文獻:
[1] 趙樹鐸:《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法》,華夏出版社,1994版,第79頁.
[2] 浦媚佳:《新學習時代聾校英語教學初探》,《現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9期.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7頁.
[4] 顏麗娟:《聾校英語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中國論文網,http://www.xzbu.com/9/view-4143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