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永碧
摘? 要:藝術生在高考歷史學科復習中存在許多問題:如基礎薄弱,重視程度不夠,教師針對性的學法指導不夠,學校課時安排有限,專業課和文化課相互沖突等。本文針對高三藝體學生歷史復習,提出如下建議:首先,穩定學生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整合教學內容,編制適合藝術生復習的校本教材;然后,加強復習方法的指導,引導藝考生一面抓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一面抓準高考考點;最后,通過精準練習和解題指導來提升解題能力,最終笑傲高考。
關鍵詞:藝術生高考;歷史復習;教學策略
從社會層面來講,近年來由于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藝術人才的培養受到更多的重視。從家庭層面來講,一些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及其家長越來越多的在高考時選擇藝術高考這條路,以實現自己的大學夢。從學校層面來講,大量普通高中學校隨著優秀生源和優秀教師的流失等多方面原因,高考升學壓力日益增加,培養“藝考生”也是提高升學率的一個有效途徑。總之,高考中的藝考生群體日益壯大。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作為文化課老師,能做的就是總結和探索出一條適合他們的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
藝考生文化基礎弱,尤其是數學、外語。因此,文科綜合成為他們提升成績的關鍵。但藝考生在應對歷史學科高考上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藝考生學習情緒化傾向嚴重。藝考結束到藝考成績公布這段時間,是藝體生情緒很不穩定的時段。其次,藝考生復習時間有限。“藝考生”進入高三以后,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專業課上,甚至離開學校全身心投入到藝術專業考試的準備中。等到“藝考”結束,再回來重新突擊文化課,但是這個時候往往已經到了高中三年級下學期了,文化課復習時間就僅有3個月。最后,“藝考生”歷史基礎較為薄弱,歷史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本文結合我在藝術班教學的經驗,就藝術生高考歷史復習教學提出如下建議。
一、穩定學生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十六計,攻心為上。藝術生本來歷史基礎知識掌握就不扎實,加之藝術考試集訓期間,文化課基本被擱置,尤其是美術和音樂類考生,長達3個月未接觸文化課。當藝術考試結束后,回到學校學習文化課,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在此期間,他們可能會對歷史學習不自信。尤其是普通班的藝考同學,因為學科成績與普通類考生差距較大,會感到自卑。如果學校條件允許,應該盡可能為藝考生單獨開班。幾個月的藝術培訓,藝考生自由散漫的特性一時難以改變,將導致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意志力都大受影響。同時,藝考后專業課考試情況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一些覺得考得不理想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完全放棄的心理。這不僅對其個人,甚至會對全班備考氛圍產生不良影響。積極的心態和平穩的情緒直接影響歷史學科的復習效率。所以教師要幫助藝考生調整心態,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幫助其建立自信心,這是提高復習時效的關鍵。
要想學生找到自信,必須用實際成績刺激。可以在平時的練習考試中根據藝考生實際,降低試題難度,但試題模式、考試模式及評分標準充分與高考保持一致。讓學生在練習和考試中,感受進步,認識到3個月提分的可能性。同時,要安撫好藝考發揮不太好的學生,成績還未最終公布,必須先做好眼前能做的。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本校近幾年藝術生的高考情況、歷史學科高考錄取所需要的成績等,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二、整合教學內容,編制藝術生復習的校本教材
結合藝術生的實際情況,不可能組織一輪、二輪復習。我們的授課教師就應認真研讀教材,弄清課程標準和近三年的考試大綱還有相關的文綜試卷,按《考試大綱》考點的要求合理整合教學內容,編制藝術生復習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最好編制成學案類,應該由知識梳理、疑難解析、高考考點、高考真題、社會熱點關聯、同步訓練幾部分構成。編制的校本教材,建議采用模塊化通史體例編制。如中國古代史部分,即可分成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個板塊。同時,一定要注意內容的選擇和題量的控制。復習資料用編制的校本教材即可。根據校本教材的編排,制定完整的教學計劃,并嚴格執行。校本課程使用中,要抓住兩個關鍵。一面抓主干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強化學生的歷史時間順序意識,建立歷史知識體系和網絡。對教材內容的挖掘不要太難太深,面面俱到,應盡量
做到條理化、要點化。一面抓準高考考點,分類歸納高考的必考點、頻考點。著重針對這些考點做題進行強化訓練。至于選修部分,個人意見藝術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做一些答題思路的培養即可,不用放入校本復習教材中。通過這種校本教材,省去了學生翻閱大量資料、教材的時間,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三、加強精準練習和解題指導
新高考模式下的歷史試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問題為中心、以能力為立意的考查方向在短期內應是不會改變的,而能力是要靠學生自己練出來和悟出來的。校本教材中同步練習部分,建議選用一些高考原題和模擬題,尤其是近幾年高考的經典題型。但難度適宜選擇中等和低檔題目,盡量避免同等類型的題目重復使用。
高考試題分為選擇題和主觀材料題兩部分,對于藝考生而言,一定要加強選擇題的強化訓練。教師應該在課堂選擇題上講得準、講得精,并為學生總結一些技巧,比如“主”“全”“范”“度”的解題思路。“主”就是找問題的主語指向,“全”就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整體信息,“范”就是看選項的范圍限度,“度”就是看選項的表達程度是否適當。盡力讓學生在練習中把老師提供的這些技巧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藝考生對材料題普遍具有畏難情緒。總結起來,有三大問題。第一是材料題的審題,搞不清楚問題。第二讀不懂、讀不透材料。第三概括不出來,書面表達不清楚。所以,教師在授課中要訓練學生分析試題、組織答題和書寫答題的方法與技巧,并要求學生答歷史題做到規范化、段落化、層次化、序號化等。給學生批改作業時要像改試卷一樣,按點給分,嚴格要求,讓學生適應高考改卷,對學生完成的作業要及時總結。每次考試后,讓學生對比參考答案,知道自己得失分都在哪里,以更好地答題。組織答案時,追求廣度,力爭深度。對于最后的開放性試題,給學生講清楚論題、闡述、小結三段式答題模式以及給分標準。加強開放性試題的專項練習,鼓勵學生作答。
終上所述,藝考生的高考歷史復習,教師要注意復習的深度把握和復習的策略運用。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在有限的幾個月時間內,真正做到實效增分,幫助藝考生圓夢。
參考文獻:
[1]《如何提高音美專業生的高考歷史成績》,李虎《教育教學研究》2015年第2期.
[2]《淺談高考“藝考生"的歷史復習策略》,喻承志《中學教學參考》,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