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玉
摘? 要: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笨梢?,人類的認知來源于生活需求,知識被合理地應用到生活需求。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啟蒙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基礎數學知識認知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數學主要任務在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后期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根據以往豐富的教學經驗,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有效手段,讓學生在結合實際生活過程中,積極思考和學習,通過聯想記憶吸收和消化更多數學知識點,從而取得良好的數學學科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引言: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異?;钴S,同時擁有很強的好奇心,渴望探索一切新鮮事物,更有利于不斷提高學生數學分析和探究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材中呈現的知識內容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所以,教學要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這樣有助于創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同時不斷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但事實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進一步研究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必然聯系,從而順利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不充分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過于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而缺乏將數學知識融入具體生活的重視,使學生無法運用數學知識了解生活中的情況,不能理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過于注重教材的內容,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不能將其應用到具體的問題上,使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出現偏差,這可能導致學生無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意義。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甚至產生厭煩。
(二)大量做題,被動學習
由于受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仍采用做大量習題的實踐方法,直接向學生傳授解題法。當學生不完全理解知識規律時,可能迫使學生掌握知識點。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機械地去解解題,無法靈活運用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既單調又枯燥,不僅使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而且可能使學生養成惰性思維。因此,新課改數學教學應轉變傳統的題海教學模式。
(三)教師教學觀念不及時更新,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足
過去,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教師一直占據著課堂主體地位,此種思想一直限制了教學教學改革。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中,備課期間,教師會以自己的教為重要依據,不會全面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程度。這容易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師的獨白,學生無法參與其中,課堂教學氣氛枯燥乏味,偏離了學生發展的目的,嚴重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入生活元素
眾所周知,在數學教學中,總會有小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將生活的一些要素有意識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用生活元素代替知識難點,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姜堰,激發他們對數學內容存儲和學習熱情,從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時間轉換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元素而不是小時、分鐘和秒。例如用中號珠子、小珠子替換,用大珠子代替小時,告訴學生中等大小的珠子等于60個小珠子,大珠子等于60個中等大小的珠子頭。用元素等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換算。
(二)創設情境教學內容
雖然數學知識能夠將知識點明確表達,然而,由于數學缺乏吸引力,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厭倦,從而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增加情景教學的內容,有效地轉變一種單一的數學語言,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例如,在數學教室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扮演角色,以便其他學生可以找到錯誤的人,從而有效地調動教室氣氛。在學生的演繹中,老師需要在旁邊認真觀察學生具體表現,同時給出相對合理的評估。這樣更有利于參與的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知識。其他學生也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在觀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在知識點上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指導。
(三)基于小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傳統、繁瑣、乏味的教學方式,采取面向學生生活的教學模式。另外,根據目前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學分析很方便教師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數學教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有助于加強對這些知識的詳細講解。因此,按照現階段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形成較好的小學生思維方式,在數學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要想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其中鍛煉學生數學思維是關鍵。數學思維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合理利用數學工具來挖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將數學題材生活化,即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讓學生養成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挖掘現實生活中隱藏的數學關系,將所學知識有效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舉個簡單例子,教師在講授“八百分數”時,可以列舉中國在申請舉辦奧運會資格時,以56票勝出,而其他城市比如多倫多、巴黎以及伊斯坦布爾分別是22票、18票和9票。之后讓學生分別計算各自國家的百分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百分比在統計上的巧妙運用,在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主要目的是在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經驗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由于小學階段,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有限,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同時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對生活中很多常見問題都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很想深入了解生活。所以,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效融合在一起,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洪梅.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12).
[2]袁恒旺.讓數學回歸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8(01):126.
[3]陳曉玲.新課程理念下對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思考[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01):54.
[4]姜言霞,王磊,支瑤.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價值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09).
[5]黃浙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初探 [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