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惠英
摘? 要:小學生在計算數學問題時出現錯誤,主要是源于學生對知識的自我認知方面。這種問題雖然不可避免,但教師如果能夠合理引導,將課堂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對出錯原因進行分析,避免學生再出現同類錯誤,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正視錯誤,鼓勵學生敢于犯錯,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基礎。本文將結合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常見錯誤進行分析,同時對如何有效利用錯誤資源進行課堂教學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常見原因
(一)理解偏差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理解偏差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各科學習都處在初步階段,詞匯、句子的積累量較少,很多相似、相近的詞語在小學生看來很難準確區分。尤其是在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對描述對象的詞語要求、對符號的使用都較為嚴格,對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理解偏差是學習數學過程中學生犯錯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概念混淆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方面水平不高。尤其是數學概念類問題,很多相似的概念在記憶過程中容易發生混淆,此類問題對學生的繼續學習和解題都非常不利。例如在學習“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過程中,學生經常因為概念上的混淆,導致公式引用錯誤。
(三)常識錯誤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代小學生普遍存在生活經驗不足的問題。對常識類問題的不了解,也會對數學學習造成阻礙。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涉及生活常識類的問題,而學生對生活常識的不了解,就會出現各種錯誤。例如,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對不同事物估算高度,很多學生會將高樓大廈的高度與樹木的高度標錯,這也是平時對環境觀察不細致的結果。
二、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將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嚴謹態度
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教師不難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在計算數學問題中出現錯誤都是由于粗心大意,例如在解題過程中標錯小數點,看錯數量單位等。在這種粗心大意的情況下,即使計算再簡單的數學問題結果也會出現錯誤。將錯誤變成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利用,教師首先應幫助學生正視出現問題的原因,避免一味打擊導致學生自信心下降。學生需要認識到這種粗心大意的做法雖然不可取,但是知道自己因為什么而導致出錯更加重要,只要知道原因,就能找到辦法。在這種積極觀念的影響下,學生也會更加相信教師的建議,能夠在做完題目后認真檢查,養成認真嚴謹的解題習慣。
(二)將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學會反思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面對的教授對象為一個班級內的所有學生。由于在同年級的學生當中,每個學生基本沒有年齡差距,所處的學習環境也完全相同,在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方面并不會出現太大差異性。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基本類似。大部分同學會犯的錯誤,可以作為優秀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同學受益。針對此類錯誤,教師應當結合自身教學工作經驗,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在日常檢測時將此類問題變換集中提問方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反復練習加深對此類錯誤的記憶力,從而避免錯誤重復發生。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千克和克》的過程中,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學生經常出現結果沒有換算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看清問題最后的部分要求。教師可以結合此類錯誤,將題目變換多種方式,經過多次練習以后,學生再遇到此類問題自然會加倍認真。
(三)將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小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自尊心通常很強。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采取的方式不對,很可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失去興趣,在課堂中不再主動發言,不愿意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當中。因此,教師必須盡可能避免以錯誤的方式“教訓”學生,而是應當多觀察學生的反應,在必要的時候加以鼓勵,告訴學生犯錯是不可避免的,給予學生理解和支持。在學生情緒得到緩解以后,再以委婉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教師應當與學生做朋友,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直言不諱”地讓學生不在懼怕犯錯,勇敢犯錯勇敢改正,激勵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結束語: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因此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因素導致出現錯誤。對于此類錯誤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方式進行處理,避免學生因犯錯降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常見錯誤作為教學資源重新加以利用,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幫助學生捋順解題思路,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玉安.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學周刊,2019,14:95.
[2]楊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淺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