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練方
【摘要】在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校整體的德育水平越來越成為評價一所學校的重要標準之一,而校長作為學校主要的管理者,成為校園管理的主要責任人。在這樣的背景下,精細化管理因其系統、科學、細致、有效的特點,成為校長在進行學校管理的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指導思想。經過實踐證明,落實主體責任、發揚學校特色、保持團體協同是精細化管理理念下提高德育水平的關鍵核心。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校長;德育教學
校園管理是一門精細的藝術,校長要想把學校管理得井井有條,就必須要有最佳的管理思想支撐、科學的管理方法體系和有效的情感溝通交流,在這樣的一個動態過程當中,校長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紐帶作用。要想達成高效的校園管理,校長就必須精益求精,實施有效的精細化管理,將學校管理從經驗型向科學型、內涵型轉變,從根本上提高師生的德育水平,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那么,究竟如何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有效開展精細化管理呢?
一、抓住節點,強化責任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就必須要明確校內師生的責任,細化師生不同的職責,給校園內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任務,合理配置教、學、考的統籌與配置。
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筆者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求每個班級在早上早自習或者第一節課剛上課時,每個班級要齊唱國歌,這樣一方面可以振奮學生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開展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筆者抓住本次安排的幾個關鍵節點,明確了師生不同角色的主體責任。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有參與齊唱國歌活動的責任和義務,同時筆者也規定了每個班的班長為領唱負責人,來進行具體組織。對于早課的任課教師,則主要負責起到管理和監督的作用,每天早上要保證學生能夠按時齊唱國歌。從學校管理層角度,筆者則安排專人排班,每天早上進行不定期巡查,把好監督的最后一道關口。通過這樣的一種精細安排,學校分三層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了關注和把控,保證了整個齊唱國歌的制度的有效執行。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校各個層級聯動,共同為提升學校德育水平、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而努力,實現了很好的精細管理效果。
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校長是關鍵核心。必須要能夠對學校德育的不同節點進行準確的分拆和把握,做好人、財、物的合理配置,強化不同主體的相關責任,最終形成有慣性的學校管理常態,打造更加高效、科學的校園管理模式。
二、關注細節,精益求精
精細化管理的精髓在于“細”字上,這意味著校長在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只提要求、目標,而不講策略、措施,否則學校的管理就是“空中樓閣”,只見其形而無所實。校長必須要真正走入學校德育內部中去,以對細節的把握為出發點,進一步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
例如,在學校正常的教學過程中,班會課是重要的德育教育“陣地”,只有把握好班會課的效能,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校整體的德育水平。為了能夠從細節上對班會課進行把握,筆者專門到各個班級去進行旁聽,發現班主任在班會課的授課過程中,往往都是只重視內容,卻忽略了學生的班會課程體驗。因此,在學校的總結大會上,筆者要求班主任在班會課程上,既要重視課程內容的合理安排,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上課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用自身的精神狀態,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班會課的授課形式,也可以進行大膽突破和創新,采用更多元的形式。比如,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小品劇等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走近德育,生發興趣,更加直觀地與德育理念進行碰撞,避免班主任授課與學生學習“兩張皮”。通過這樣的改革,教師在日后備課的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課堂設置也更加科學、全面,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精細化管理的秘訣在于“細”字,校長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入到教學實際中去,關注學校管理的具體細節,找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調整與安排,從而提高學校整體的管理效率,避免在日常管理中的“無用功”。
三、另辟蹊徑,講究特色
辯證唯物主義法講究矛盾的對立性和統一性,要求對具體事物要進行具體分析,學校管理的過程更是如此。校長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要結合學校自身的建設特色,打造特色的德育構建路徑,避免教條化地照搬導致學校特色的喪失。
例如,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結合本校有一定住宿生、課余時間比較充分的情況,筆者在校內成立了一些特長班和興趣班,方便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額外發展。對于那些喜歡運動的學生,筆者開設了田徑班和球類班,讓學生按照個人喜歡進行選擇;對于那些喜歡音樂、藝術的學生,筆者開設了美術班和器樂班。在學校巡檢的時候,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寫字歪歪扭扭,坐姿也不正確,為了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筆者又組織開設了書法班。針對不同的興趣班級,筆者安排了相關的音體美教師等專人進行負責,而根據學生報名人數的多少,又在大班下進行小組的細分。通過這樣的形式,逐步構建起了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立體特色班級體系,讓學生能夠在正式課堂之余,收獲到更加多彩的校園生活和學習體驗,從而在輕松、愉快、積極的氛圍里健康成長。
在學校構建精細化的德育管理體系,“特色”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內容之一。校長作為整個學校德育工作的引導者,一定要能夠保持自身視野的高度,全方位地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把握,抓住學校特色,發揮學校特長,建立學校優勢,最終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四、協調溝通,砥礪前行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者要做好兩件事——建立團隊、權衡利益”,而在團隊建立和維系的過程中,溝通是最重要的環節。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溝通體制,才能夠讓整個系統凝為一體,保持目標和行動的一致與高效。
例如,在學校日常管理的過程中,筆者主要從“面談——傾聽——贊美”三個維度來對溝通工作進行把握,雖然學校建立了全面的微信、QQ等聯系平臺,但面談卻是最好的能夠保持“人情味”的一種溝通方式,這對保持團隊的一致性而言顯然是十分重要的。學校教師、學生無論是遇到工作還是生活中的困難,都會在課余時間到辦公室跟筆者聊聊,筆者往往會以“傾聽者”的身份,給他們排憂解難。而當筆者有新的管理思路,也會找學校的主要管理人員進行面談,在溝通的過程中,對思路進行補充和完善。經過這樣雙向的交流,筆者和學校的教師、學生逐步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關系,而在溝通的過程中,筆者也得以了解到學校不同層面的一些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工作重點和管理方式。在溝通的過程中,筆者更多會采取鼓勵的方式,給教師和學生以積極的暗示,引導他們走出思維困境,讓學生和教師能夠更加充滿自信,從而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
在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下,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溝通是團隊之間的精神紐帶,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體系,才能夠保證學校的德育措施得到充分的執行和落實,也只有保持順暢的溝通,校長作為管理者,才能夠了解到學校運行的基本狀況,形成工作的“反饋——調整”機制,打造更加高效的學校管理模式。
精細化管理對校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校長必須具備更加獨到的管理信念、更加全面的管理意識和更加堅定的管理意志,心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想,不斷推動學校管理的改革和前進。精細化管理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如果能夠結合學校自身情況開展有效執行,必將能夠實現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推動新課改下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實,最終實現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輝.推進精細化管理 促進學校內涵發展[J].教師教育論壇,2018(10):73-75.
[2]馮偉雄.德育為先培養高雅師生,精細管理成就特色校園[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