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迪古麗·塔西吐木爾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其中計算能力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培訓內容,這會給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的教學產生直接影響。然而,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當下許多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中關于計算專題訓練的章節內容有所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計算教學的難度,變革與創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理念、內容與方法刻不容緩。基于此,本文對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性思考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對策
引言:
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目前存在這樣的一種現狀,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對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不感興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這都影響著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因材施教,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主要是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小學數學教材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計算。計算不僅存在教材內容當中,還存在測評內容當中,大部分試題的解答都需要開展計算,可以說,小學生自身的計算能力對其學生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另一方面,教師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實用性、基礎性的能力會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小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或者是計算能力比較低,會對小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產生不良影響。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力度。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調
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與小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小學生也應該主動找老師反饋學習成果。雖然我國教育改革在不斷發展,但就目前我國數學課堂的開展情況而言,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仍然過于單一,老師只管教知識,小學生只管學習知識,師生之間嚴重缺乏溝通交流,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
(二)小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低
常規的小學數學教學一直都存在追趕教學進度的現實問題,而“灌輸法”是最能增加課堂知識容量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一直都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具體到數學計算活動中,小學生需反復背誦運算法則與運算定律,然后在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中進行應用檢驗。但是,這種高強度、一成不變的計算活動本身也會直接削弱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陷入低迷的學習狀態。漸漸地,小學生便會心生排斥、抗拒等不良心理,無法積極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小學數學優化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探究
(一)為小學生制定習題,布置計算練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練習是學好數學的重要過程,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必須引導小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計算能力。然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要想讓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教師除了上課時應該傳授數學知識外,下課之后更應該根據小學生情況為小學生布置一定量的練習,讓小學生在不斷做題的過程中加強對數學計算的理解,從而提高數學計算能力。同時,教師可以用獎賞的方式,按照題目解答正確數量對回答正確較多的小學生表示鼓勵,比如小紅花,用小紅花換取物質禮品等來保證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小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計算能力。
(二)完善數學的教學評價,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評價為小學數學教學明確了方向,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就要進一步完善數學教學評價,將計算能力納入其中,而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包括計算思維、運算法則、計算方法和學習習慣等,這就要求教學評價的主體更加多元化,評價方式更加多樣化,評價內容更加全面化,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現,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觀察加以評價,而不是只注重學生最后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在評價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進行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激趣入手,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好老師,直接決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如果失去對數學計算的興趣,那么會直接影響小學生參與數學計算教學及訓練的效果,所以在培養和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之前,要想方設法地采取一些恰當教學法,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例如,為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限時口算、計算題求解競賽以及游戲等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使他們可以在愉悅、輕松的環境氛圍中學習數學計算知識。又如,在“加法結合律與加法交換律”這部分數學計算知識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在課堂上講解這兩種基本計算法則,之后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專題練習題,如:(1)143+232+57;(2)114+83+17;(3)(78+132)+22……在小學生可以理解與掌握這兩種基本計算規則后,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為學生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相關的計算問答題,如:“小紅去超市買文具,買了10元的橡皮,15元的鉛筆盒,20元的筆記本,最后身上還剩余5元,試問小紅去買文具前總共帶了多少錢?”借助這些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更容易激發小學生參與數學計算教學的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優化小學生數學學科思維、優化小學生數學學科能力的基本前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全面優化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以便保證小學生可以靈活應用“數與代數”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全面內化計算規律與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1]董麗娟.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山海經,2019(06):46.
[2]丁元元.怎樣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3):32.
[3]劉煒.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