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其建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現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需要不斷的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多媒體教學作為應現代科技發展潮流而產生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能力以及快速抓住數學問題核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角色定位和優勢的分析,為數學教學的高效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初中數學;定位和優勢
一、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初中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數學知識基礎,相比于小學學習中的簡單計算和高中數學中的復雜綜合運算而言,初中數學則是小學知識的拓展以及高中知識的鋪墊。其中涉及到很多概念、公式、以及幾何關系,傳統的常規教學無法清楚明了地展示出各種知識之間的關系。但是引入多媒體教學,則可以通過相應情境的良好創設,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
(一)多媒體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
隨著新時期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對學生的教學要求發生了很多改變,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學科素養的教學,也更加強調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位置。通過多媒體方式開展初中數學教學,能夠更好地將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充分融合了傳統教學模式,有效彰顯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多媒體教學是對現代創新教學和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
現代化初中數學教學是基于各種數字化信息技術等進行開展,而傳統數學教學更多體現出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課堂教學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有優缺點,所以要想開展多媒體教學,就需要將兩者高效融合起來。運用教師的豐富教學經驗,將數學中抽象的概念或者知識點通過現代課件動態化地展示出來,引導學生更加清楚地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奇妙。
二、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綜合數學能力
人教版的教材作為我國大多數初中學校采用的教材,其數學教材編寫的內容具有普遍性特點。通常情況下,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內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題來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事實上千篇一律的做題有時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理解能力。但是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加入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數學老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演示、PPT等教學方式點燃學生的思考興趣,以更清楚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相關的概念,培養其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從網上搜集相關的建筑、工具、設備零件等圖片,在課堂上通過PPT課件展示出來。首先吸引學生的學習和觀察興趣,然后再通過講述這些建筑的建造過程引出畫圖和圖形的重要性,最后通過將立體圖形轉化成平面圖形的演示過程,促進學生對立體圖形的深入理解。
(二)能夠將相對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提升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能夠借助網絡和屏幕將靜態的知識以動態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看到某一知識點核心內涵或者某一題目所表達的意思。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較為抽象的題目時,往往需要教師反復講解多遍,還是有學生不能理解,嚴重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追及相遇問題一直都是很多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的難點知識,有時候僅僅通過教師在黑板上的平面展示,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不同路程之間的關系。但是通過動態演示的方式演示相遇和追及問題,則能夠將相對復雜的問題化簡。如對于環形操場上的同一個地點,兩個人同時開始同向跑步,問他們兩人首次相遇時走過路程的關系。通過多媒體演示兩個人的動態路程,學生則可以清楚地看到兩人的路程之差就是環形操場的周長,問題就簡單多了。不僅提升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使課堂的教學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有利于初中數學教材中知識層次的清晰和重點知識的突出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和學習中,教師更多地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種能力對于在未來學習中構建適合自身學習方式的知識網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開展,能夠將更多的數學知識進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演示和總結出來,有利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有層次的整理和高效使用,做題時也能夠更快地抓住題中的數學知識要點。
例如,對于初中函數問題的學習,常常要建立起與函數相關的方程。這一過程中需要在直角坐標系中高效建立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實現問題的轉換。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這種對應關系直接清楚地展示在動畫中或是圖形中,實現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充分掌握函數變量關系,抓住問題核心,自主進行函數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黃嵐.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與優勢[J].讀天下(綜合),2019(2):0059-0059.
[2]王冰璇.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與優勢[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