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宏忠
摘 ?要: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推進素質教育,而高考改革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切入點之一,引起了廣大師生的重視。本文以高考改革背景作為出發點,對高中體育教學如何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其個性化成長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體育;教師;學生
高考改革為學校教育所帶來的主要信息即學校教育應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也是對體育教學的啟示,高中體育教學應切實影響到學生的體育鍛煉觀念,端正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考改革后,高中體育教學應如何進行改革,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加強管理,優化教學
高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以及發展特征決定了其勢必會對于體育課程活動充滿積極性,這也是該年齡段學生天性的自然流露。但迫于高考這一壓力源,高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釋放壓力的時間大幅減少。因此,建立科學有效的體育管理制度是優化高中體育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一般地,教師可以讓班級內的體育特長生在體育課堂中輔助教師開展教學管理,也可以選取班級內運動天賦和體育成績較好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訓練,例如,組建田徑隊、足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等等,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增強其體育鍛煉意識,對于整個年級乃至校園的體育活動都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帶動作用,優化教學效果的同時,完善體育教學管理。
二、轉變角色,迎接高考
教師需要做的是,豐富和完善自身先進的教學理念,保持嚴謹親和的教學態度,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新穎的教學方式、方法,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課程活動中。
(一)高考改革后,學校教育逐漸地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在該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要明確該轉變過程的真正內涵,即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能力和自強不息的意志。在新的教育形勢下,保障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培養,給學生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
(二)教師作為體育課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絕不能忽視對教學方法、手段的研究。教學方法的有效決定學生是否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應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凸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各異的,需要師生、生生之間頻繁性的互動、交流和探討,在互相借鑒、互相糾正、補充和完善中,認識自身的錯誤與不足,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裨補闕漏。
(三)前文所強調的體育教學活動要切實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進行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自主學習潛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自我時間與空間,從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揮其創造性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部分的教學內容設計安排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使學生肩負責任感,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既要考慮到體現學生的自我意愿,也要考慮整體教學活動安排的周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初步形成統籌兼顧的設計思維意識,發揮其創造力,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三、豐富內容,因材施教
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選擇的不同,都會導致教學結果產生差異性。因此,教師對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必須要基于教學內容這一支撐點,只有如此,才能夠實現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教材所精選的教學內容既符合當下教育教學發展需求,也有效地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有機結合,讓高中體育教學變得靈活、生動。教師可以依靠學校的體育教研組等團體,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編排,引鑒前人的成功教學案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并不斷基于本校的各方面教學條件進行改良嘗試,構建高效的高中體育課堂。
在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學生至少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精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育項目,形成終身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而教師對于班級中的體育特長生,則需要通過選擇不同程度和種類的課程供其選擇,保證教學活動質量的同時,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形式。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競賽類的體育活動,通過特長生帶領其他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競賽規則、知識、戰術等運動常識,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高考改革的目的除了更注重對學生文化修養的培養外,更要使學生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因此,無論是針對哪一方面的改革,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而對于體育課程來說,高考改革勢必也會改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那么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積極投入到體育課程活動中,這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仁國.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2):5-6.
[2]徐建超.高考加試體育對高中體育教學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4,4(0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