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湘蓮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學方式方法也在不斷進行改革、豐富,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科思維習慣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其中,深度學習就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或任務進行由淺入深的學習的過程。這一教學理念較好解決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對知識的表層學習、表面學習的局限性,使得教學過程切實由知識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勾股定理”為例,來探討教學中基于“深度學習”的選題和編題。
關鍵詞:深度學習;選題編題;勾股定理
當前中學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對知識的淺層學習、浮于表面,沒有對知識的思維邏輯進行深入探討,學生普遍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隨著深度學習的改革推向深入,讓學生在掌握表層知識的同時,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學習內容的本質,逐漸回歸深度學習的初衷。當然,深度學習并不是等同于增加很多的知識量、提升知識的難度,而是從課堂教學的基本知識的內在結構出發,教師重新系統梳理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從單純的知識理解走向掌握學科思維、構建知識體系,從教師思維轉變成學生思維。
一、學,前置學習是深度學習的內在要求
前置學習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前置學習有利于在學生知識積累的基礎上,自主打通問題癥結,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來尋求個性化、差異化發展。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讓學生進行前置學習。教師可以給出兩個直角分別為3和4、斜邊為5的直角三角形,讓學生嘗試找出其中的規律。此外,教師還可以已知的兩個數值而推算出第三項數值。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一切能采用的手段進行測量、計算、討論等。這樣就相當于拋出問題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解答,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形式,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進行回答競賽活動,從用時、方法、準確率等方面進行評判,前置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探討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還能讓學生形成共同探討的氛圍。值得注意的是,前置學習與課前預習不同,前置學習的學習主題、目標及操作過程相對于預習來說是清晰的、明確的,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課堂之外,是為后續的課堂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究,深入探究是深度學習的重要路徑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解惑”。特別是針對學生在思維上的關鍵節點上,就像站在了陌生的十字路口,而教師的指引就如同地圖方向,能讓學生思維癥結瞬間打通,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在勾股定理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科學銜接。教師可以用等邊三角形為特殊教學案例,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A,根據三角形的定理和特點,那么這個三角形的高則可以求出為B,那么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就會求出,進而來印證勾股定理要符合a2+b2=c2,那是不是適合其他的直角三角形呢?教師就可以依照這個方法讓學生一探究竟。如此,就好比采用一種排除法,讓存有疑慮的學生一一進行探究,直至學生真正信服和理解這一定理的普遍適用性,真正認識到勾股定理所應用的范圍。如此,將從相對簡單的三角圖形到相對復雜的三角圖形情況的探究放在課堂之中,既有利于通過同伴協作達到深度的學習,也方便教師現場對學生困惑給予足夠的指導。在這里要注意的是,深入探究仍然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教師引導著進行深入的探討,讓學生自己發展知識的魅力,從而達到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的目的。
三、講,擴展講述是深度學習的升華渠道
經過前面兩個環節,學生對學科知識有了基本的掌握,也對其中的邏輯思維“打通任督二脈”。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科知識進行擴充講授,讓學生了解外圍知識,以便對核心知識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運用。在勾股定理中,除了要符合a2+b2=c2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圖形規律,是計算后和學生的日常認知存在密切聯系的。比如三個邊長分別為3、4、5,或者6、8、10的圖形,這一類的圖形是勾股定理中比較特殊的,不需要通過專門的計算就可以得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憶這些圖形規律,以便在運用過程中更快、更精準地進行運用。此外,教師對于勾股定理的歷史變革、人文趣事、應用領域等都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給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勾股定理的產生過程、數學家的故事通過影像資料進行播放,既傳播知識又活躍課堂氣氛,也能進一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里要注意的是,教師不是毫無目的、漫無邊際地擴展,要圍繞著主題進行擴展、延伸,要向著讓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明白這一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和人類對這一知識的認知過程,從而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結束語:
新時期學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知識的學習,低效的師生溝通交流。要隨著社會和學生發展實際,進一步挖掘知識的內涵,在思維更深層次形成對知識的更新的理解,要把課堂講授主體由教師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為此,首先教師要在教學思維上更深一層,帶領學生在做好前置學習、深入探究、擴展講述和靈活運用,從系統教學中與學生思維同頻共振,搭建由淺入深的思維邏輯平臺,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方式中掌握更多的內容,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未來學校教育的方向和核心素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龐彥福.?教學中基于“深度學習”的選題和編題——以人教版“勾股定理”為例[J].?中學數學,2017(4).
[2]龐彥福.?推理螺旋上升,彰顯深度學習——以“勾股定理”證明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14):61-64.
[3]佚名.?基于學生數學素養發展的深度學習——以初中數學為例[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