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贏 龐禮軍
摘 要:物理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時,習題解答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只有通過反復訓練,嚴格要求,學生在分析物理問題時,才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達到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物理;教學;培養;發散思維
1.發散思維
人的思維具有多種形式,而發散思維是其中較為高級的形式。發散思維是指在考慮問題時不僅僅集中在某一點,而是能夠將這一點發散出去,進行多方面的思考,這樣在解決物理問題時,才不會被束縛在很狹窄的思維空間,將思維輻射到更多的方向,這時腦海中能夠聯系起來的物理知識也就更加全面,進而達到整合思考,從多個角度去解決問題,因此,發散思維也被稱為求異思維。
發散思維主要具有4個突出特征,分別是流暢、變通、獨特和多感官性,其中流暢這一特點需要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腦海中能夠產生與此問題相關的大量知識和念頭,變通這一特點是說要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問題,獨特這一特點是需要在解決問題時能夠找到與常人不同的辦法,多感官要求不只是語言一條道上,要充分利用一切思維媒介和元素。
2.創造“智慧課堂”,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2.1變“講授式”課堂為“對話式”、“探究式”課堂
所謂“智慧課堂”即需要用教師的智慧來引發處學生的智慧,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也被稱為“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古板”。而“對話式”、“探究式”課堂一反“常態”,更好的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地位,通過教師的靈活提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分析、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探究過程,學習到新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達到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因此,只有將“傳統的上課方式”變為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為主的新型教學方式”,才能夠讓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2.2營造“培養發散思維”的課堂氛圍
物理主要以觀察和實驗為主,課堂中要營造出一種讓學生敢想、敢問并且敢說的氛圍,教師要通過巧妙的設計提問,讓學生會想、會說、會問。通過引導為主的提問來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復雜問題時分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能力等。讓學生根據研究問題,搜集信息、分辨真假、提出自己觀點、分析他人觀點,進而具有發散思維的能力,并且能夠將這種思維遷移到新的物理問題的情境中,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3.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教學生解題時,教師通常讓學生從條件和問題出發,結合已學公式、定理等知識來解題,這種一成不變的思維方式,慢慢將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所禁錮,形成思維定勢,導致學生在解題時,只會“模仿”老師課上講的、課本上寫的,沒有靈活性,因此學生在做物理習題時,往往從一個角度去思考,當遇到較為復雜的物理問題時,這一方法很難行通時,就無從下手。只有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分析題目、挖掘出題目中的隱藏條件、從多個角度出發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能力才會增強。
一個小物塊以固定的速度沿著固定不動的一個光滑斜面向上運動,當小物塊運動至斜面最高點C時速度正好減小為零,當小物塊向上運動至斜面3/4長處即圖中B點時,所花費的時間用t表示,請你求出這個小物塊從B點運動至斜面的頂點C點這一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如圖1所示。
方法1:逆向思維法
題目中的小物塊在斜面上做勻減速運動,可以反過來看,也就是相當于這個小物塊沿著斜面做向下的勻加速運動,因此,,又因為,通過以上三式解得。
方法2:比例法
我們已經學習過,X1:X2:X3:…:Xn=1:3:5:…(2n-1),現有XBC:XBA=1:3,通過XAB的時間為t,故通過XBC的時間tBC=t。
方法3:圖像法
運用數學知識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來計算,作出圖2所示的v-t圖像。
并且因此,得。
4.總結
思維的方向,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在教授物理知識時,多采用聚合思維,所以為了培養學生更加靈活的思維方向,應該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加強發散思維的訓練,培養。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資助項目(黔科合J字[2013]2211號);貴州省科技廳與貴州師范大學聯合基金資助項目(黔科合J字LKS[2010]06號)
參考文獻
[1]董曉華.物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7(22):94-95.
[2]梁貴平.創造力離不開發散思維——發散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課程教育究,2015(22):139.
[3]李倩.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徐贏(1996-),女,遼寧沈陽人,研究生。
通訊作者:龐禮軍(1973-),男,貴州貴陽人,教授,研究方向:原子與分子物理、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