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譽倫
摘要: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中,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有了一定的應用。同樣,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利用互聯網教學,也有著一定的應用。本文對于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在小學階段,通過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有著一定的教學意義,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學生進行一定的教學互動,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 利用互聯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這一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中的多種教學形式,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出改變,讓學生接受到多種形式的教育,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其中有著一定的難度,考察學生的多種能力,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其在學習時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改善這一狀況。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打破固有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更好地為學生傳遞課堂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從而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其中。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教學內容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只給學生用黑板展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十分的枯燥和乏味,學生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去做一些別的事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帶給學生更多的感受,將有關各種圖形的知識轉化為圖片,利用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加強學生對于本節課的認識,鞏固學生的學習體驗。
2 利用互聯網,開拓學生的視野
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其本身和實際生活就有著深厚的聯系。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種關系尤為明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發掘小學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利用這種方式,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角度去看待數學問題,降低了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陌生感,也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明確了學習數學的實用性。但是和實際生活有著一定聯系的教學資源該如何取得呢?互聯網中的海量資源,能給帶給教師一定的輔助,幫助教師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在較少的時間內,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可以和實際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通過這一方式,再與學生進行分享,讓學生接受到更多、更準確的資源,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所得。
例如在學習“圓”這一教學內容時,針對這一教學部分,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在課堂上展示相關的資料,如:祖沖之和圓周率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這一教學方式,學生的視野能得到一定的擴展,也有利于教師節約更多的備課時間,讓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變得更加地順利和簡潔。
3 利用互聯網,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學習的氣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當前的教學中,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而教師只用起一個輔助的作用。通過互聯網技術,能解決學生在學習中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相對應的學習工作。而針對那些稍微復雜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動手解決,既促進了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也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不注重學生反饋的教學手段已經不可取了。教師在教學時,應順應當前的時代潮流,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予以擯棄,利用更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帶給學生新奇的體驗,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有著一定的教學意義,教師在教學時,應有選擇性地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在小組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初步地為學生介紹關于角的知識,讓學生進行理解。學生在小組中展開學習,通過互相討論和溝通,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加強自身的溝通意識。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通過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學習困難,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教師應學會正確應用互聯網,發揮其優勢,對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做出一定的創新,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教學情況。
參考文獻:
[1] 徐佳.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7(12).
[2] 張富奇.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J].學周刊,2017(31).
[3] 肖桂娥.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讓數學教學更精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08).
[4] 許鵬飛.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7(11).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馬家壩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