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燕龍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錄了大量中國傳統古典文學的佳作,需要教師在初中古文閱讀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本文就初中古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對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和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有所增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文閱讀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1 初中古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我國在五千年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和積淀了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延續和傳承下來的思想瑰寶。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國家在全力發展經濟、技術和文化的同時,也要重視和發展文化軟實力。我國文化發展的軟實力就在于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祖國下一代繼續學習、傳承和光大。初中學生正處于思想活躍的階段,也是對其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時期,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會增進他們對祖國優秀文化、道德思想、文明禮儀、人文精神的認知,并逐步內化為自身的思想與品格,使其文明素質明顯提升。
2 初中古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作用
2.1 吸納傳統文化精髓提升文化素養
古文是我國五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文化的載體,深入閱讀和解析古文會大大提高學生在閱讀、書面文字表達、思考深度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同時,通過古文深入解讀了解作品所傳達的深意及傳統文化的文脈,促進學生古文閱讀興趣及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光大有重要作用。
2.2 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學生道德教育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一方面要認真學習打好文化基礎,更要在學習中認識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定的古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學內容及為人處世的智慧。通過教師在教學中挖掘文中道德教學內容展開解讀和教學,可有效促進學生道德修養不斷提升。
2.3 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夯實文化基礎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簡明的白話文,但白話文的產生和發展則是源于古文,且古文無論是在其語言文法、用辭修飾、深刻內涵等方面都對豐富學生文化內涵和修養有著重要作用。
3 初中古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3.1 古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對古文進行閱讀并逐字逐句翻譯,能夠正確領會全文內容,并準確掌握運用相關的語法知識等。而未能對古文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進行拓展和延伸。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傳統文化內涵的提升,同時也造成閱讀教學的枯燥和單調,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針對古文深入挖掘文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并以此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展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學習和感悟。如:《岳陽樓記》一文的教學,教師可先為學生介紹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分析作者所生活的、創作的時代背景,同時對文中相關的岳陽樓建筑中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的風格、湖南當地的民俗文化等主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全篇進行深入閱讀體會作者的創作主旨,繼而進一步感受作品所體現出的作者胸襟與情懷。
3.2 反復朗誦閱讀深入體會古文呈現的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材所選取的古文,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與思想,語言風格表現出格律工整、韻律優美,讀之令人心神暢達,對文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知與感悟。教師要在講解中詳細分析作者在創作中所傳達出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在朗誦中悉心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并分析、吸收文中的傳統文化。如《出師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品表現出的憂患意識。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傳遞出作者深深的憂患意識及忠誠敬業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精神財富,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3.3 在閱讀中體會全文語言風格及傳統文化精髓
初中語文教學的每篇古文,各有其創作風格和語言特色,代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語言表述豐富、情感細膩,充滿濃郁的人文精神。教師要在學生閱讀前重點講解,以幫助學生深入思考把握語言精華,更好地吸納文中所滲透的傳統文化。學生要認真研讀古文注釋,更真切地了解古人語言表達風格和方式,熟讀并背誦其中名句,使文中的傳統文化浸染到學生情感與記憶,讓學生熱愛古文,高效領會并積累傳統文化中的語言精髓。如《桃花源記》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文中妻子及黃發垂髫等用詞進行古今異義的探究,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鑒賞能力提升,使學生深刻領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古文教學蘊含有豐富的傳統文化,不僅有優秀的古代文學,也包括寶貴的書法、藝術、醫學等各方面豐富的,需要教師深入挖掘和提煉并用以融入教學中,增進學生通過學習積累深厚的傳統文化,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莫運平,陳婷.中學文言文教學的幾個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2).
[2] 谷俊濤.言為文聲 文以載道——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言結合途徑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0).
(作者單位:廣東省化州市合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