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
摘要:隨著新課標和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老師也越來越注重在高中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構建學生的生命觀念,在科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在教學方法上,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們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學工具上,老師要善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進行生物課的學習。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頒布,高中生物課程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學生不僅要掌握生物知識,而且還要領悟到科學家們在尋求生命奧秘時所保持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生物的教學不能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生物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思考方式、思維模式和思想感情等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將核心素養滲透到生物教學的過程當中去,需要改變高中生物老師們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科素質。本論文從高中生物的角度出發,對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生物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
1 科學論證,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學生的思維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學生思維的開發,且不能讓學生陷入格式化,教條化。如果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更好的創新,學生的能力也不會得到很好地發展。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科學理論的掌握,設置科學論證的環節,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比如在講遺傳問題的時候,針對生男生女是由父母哪一方決定的問題,許多學生受社會的影響認為決定孩子性別的是母親,但是科學上的論斷是孩子的性別是由父親決定的。老師在進行類似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樹立科學的態度,不要對自己不清楚的事情隨意的下結論,要尊重科學,進行科學的論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 提問式教學,促進科學學習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學生往往是以聽講為主,老師在這一過程中也是只重視自己講課,和學生的互動非常少。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差,不能徹底的理解生物知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識記主要是通過死記硬背,學習動力不足。基于核心素養的生物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生物教學,在這種模式下,老師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思維開發,在面對學生對知識不理解的情況,老師會及時的進行溝通,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各種問題。
3 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老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視頻播放。通過這種方式,將書本上抽象的生物知識具體化,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這一節時。書本上雖然工作了很詳細的文字描述,但是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通過文字來了解這一實驗并能很好地理解。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就可以在網上尋找相關視頻為學生進行播放,這樣不僅更好地向學生們展示這一實驗的過程,還能加深學生對這一實驗結果的印象。通過這種手段,老師還可以進行適當提問,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帶著疑問會更加的有目的性,觀賞的效果也會更好。
4 鼓勵式教學,提升學習自信
無論在哪一種教學模式中,老師都要重視樹立學生自信,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當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老師要及時的進行表揚,對學生表示認同。積極開展課堂教學評價,通過這一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另一方面,通過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進而激發學習動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到主動地學習知識。這樣才有益于學生正確學習習慣的養成,積極參與到生物的學習中去。長此以往。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自然地就會得到提升。
5 小組合作,共同進步
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不僅僅之表現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上,還表現在學生的小組合作上。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多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分組討論,讓學生先自行解決課堂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得出結果。老師在分組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整體能力,每個小組的成員學習水平盡量要保持均衡,不要差距多大。這種方法有利于帶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來學習,這種方法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有利于能養成和諧的班級氛圍,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處理分歧的能力。
6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素質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讓核心素養滲透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變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小組自由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更好的在課堂中進行知識的學習,一方面減少了老師的教學壓力,另一方面還能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參考文獻:
[1] 鄒建娟.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思考[J].教書育人,2018(35).
[2] 葛承麗.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9(09).
[3] 黃英,余必先.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東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