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蓮
摘要:小學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數學概念的分析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設法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關注度,在課堂中增加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了解。據此,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導入環節,合理、科學、有效的設計導入,保證導入能夠準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也能夠從導入中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本文從小學數學的導入入手,主要談論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導入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導入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只有在導入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在導入環節中參與學習的興趣,才能夠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之后的學習,有效提高整節課的授課質量。而縱觀現階段的小學數學的導入,即使教師開始嘗試著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進行導入的設計,但學生對于課堂導入仍然不上心,課堂教學的伊始就沒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師對于學生的分析、了解和前期調研仍然是不充分的,雖然教師的教學時間有限,但教師也應該學會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在針對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風格的了解上多下功夫,深入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喜歡和需要的學習方式,并將其與導入進行整合,順利完成有效導入的設計。
一、故事導入,激起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
故事的講解本身蘊含著許多道理,同時故事中完整的故事情節與人物介紹也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故事與導入進行結合,以講述故事的方式進行導入,讓學生的思路能夠隨著故事的起承轉折來了解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學生第一次進行“倒數”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講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大戶人家,過年前,老爺吩咐仆人去門口貼福字。但由于仆人不識字,不小心將福字貼倒了。老爺十分生氣,夫人上前說道:‘這其實是一件極好的事情。’老爺:‘何出此言?’夫人:‘福字倒了,不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嗎?’至此,老爺不但沒有懲罰仆人,還給了仆人獎賞。”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學生也多半知道福字倒貼的含義,此時,教師可以從故事中進行引申:“福字倒了就是倒福,那數字倒過來呢?”學生紛紛答道:“倒數!”這時學生對于倒數的學習已經有了充分的興趣,教師就可以正式開始授課了。
二、游戲導入,營造和諧友愛的學習氛圍
游戲的參與一直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以游戲來進行導入設計。教師需要提前了解當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并根據學生平時喜歡的游戲模式來進行導入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參與游戲的過程來引導學生進行所學內容的復習,并同時為學生做好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工作,保證新課的授課能夠順利進行。
例如,“四則運算”的學習需要學生掌握加、減法的運算和利用加、減法的運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避免學生對于看似單純的運算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游戲來進行導入。首先,教師在課上根據四則運算需要注意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游戲的設置,在課上要求學生參與游戲,主要是利用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逆運算來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其次,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題目(每名學生的運算題目不同),如“1156+231=?”“1387-231=?”來進行運算,以一列同學為一組,能夠最快得出正確運算結果的隊伍獲得勝利。最后,教師和學生針對加減法的運算進行分析,并歸納出互為逆運算的算式之間的規律。
三、懸疑導入,啟迪思考,活躍思維
數學就是學生的思維得到分散和發展的教育,在小學階段,即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思路并不成熟,教師也應該在小學階段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培養,關注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采取的手段。懸疑導入可以在上課伊始就達到調動學生的激情,活躍學生的思維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問題的設置,以引起學生的疑問或是質疑為目的,來吸引學生主動進行后續的學習。
例如,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學習之后,學生會接觸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二者之間雖然有相同點,但也有明顯的不同。為了加深學生對于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了解,在學生的新舊知識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教師可以通過懸疑式的導入來進行教學。教師:“我們之前學過了5/11+3/11=8/11,那么5/11+2/9是不是可以計算得出7/20呢?”這種方式既點明了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為學生進行本節課的學習做了適當的鋪墊,也直接點出了本節課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針對課本來反駁教師,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
總之,有效的導入可以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建立好和諧的氛圍,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機會,將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了完整的體現。
參考文獻
[1]羅政.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26.
[2]許亞鈴.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的有效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