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華
摘要:作業布置作為小學教學課堂中的一項重要環節,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給學生布置作業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達到鞏固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的目的。但是從我國目前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環節來看,其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作業環節的作用沒有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的發揮出來。因此,本文從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現狀出發,對數學作業布置的創新進行思考和探究,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創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課堂教學環節的完善和創新,合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小學生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數學作業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是教師發展學生不足,有效進行教學反饋的重要材料,也是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和課外延伸的重要手段。但是長期以來,大多小學數學教學在進行數學作業的布置中,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都偏向于傳統模式,以致于作業的作用沒有被真正有效發揮出來。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也應當要加強對作業布置環節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創新,以更科學、更有效的數學作業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
一、小學數學作業創新的必要性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由于其知識內容都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需要對其進行大量的計算和推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課前課后的獨立自主學習來增強學生的數學思想和邏輯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給學生布置作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長期以來,受到了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教師在作業布置環節上都沒有給予足夠多的重視,往往都只是單一的將教材中的一些習題進行參考后布置給學生,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都表現的較為單一和枯燥,導致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往往只是為了做作業而做,不想思考,只專注于如何快速完成任務。尤其是在現代教育的升學模式之下,教師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大多都只是注重于數量,而不是質量,學生面對過于負荷的作業壓力,往往難以保證作業發揮出真正的作業,小學數學教學也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進行創新是勢在必行的。
二、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創新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進行作業分層
在小學數學作業布置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樹立好正確的創新意識,要堅持新課程理念,對傳統的作業布置環節進行積極的轉變和革新,以便于實現作業的有效性。因此,在實際的數學作業布置設計中,教師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作業布置設計,然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適合自己的訓練,以確保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因此,教師首先要在作業量方面,依據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作業的數量進行合理的增減,避免因作業過于負荷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對于數學作業的難度,也要進行合理的分層設計。對此可以將作業的難度分為基礎、發展、創新三個部分,為不同層面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制定相應的目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最后,對于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教師也應當要進行合理的配置,在尊重和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每一位學生制定不同要求。
(二)聯系生活實際,增強作業有效性
在我國目前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環節中,在內容方面,由于大多教師都是立足于教材習題,因此很多學生在進行作業完成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種熟悉感。例如,許多習題都是以超市購物為模擬等,這些習題內容都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創新的時候可以考慮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加入生活元素,充分的將生活實際和數學知識簡直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具有生活化情景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和解題中提高自己的數學應用能力,讓學生更有積極性的參與做題和思考數學,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發展,強化作業的效果。
(三)改變作業方式,提高作業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對作業方式的創新與改革。改變傳統作業方式的枯燥,為做作業增添一些有趣性。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年紀小,所以他們更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師若是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增添一些趣味性,則能夠很好的吸引到小學的注意力,提高小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考慮用游戲的方式,將數學知識和游戲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通過組織游戲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然后學生能夠在歡快的環境氛圍中積極思考,開動腦筋,拓展思維,提高學生作業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游戲作業設計過程中,首先要立足于數學內容,再通過設計不同的游戲活動,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新穎,更活躍的作業方式。
(四)重視實踐應用,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在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過程,教師還要值得注意的是對學生進行布置更具有實踐性的作業,改變傳統純理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發展自我,促進自身數學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作業創新過程中,教師要試著讓學生自己動手,多動、多做,讓學生能夠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數學邏輯,學習到數學知識,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例如,在對于長度單位的學習中,有很多學生在學習以后還是對一些長度單位缺乏認知,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測量實物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測量課本、文具等物體,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進行測量,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驗證自身所學,明確到自身的不足,進而依靠于作業練習來不斷提高自身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讓所學知識得到了有效的鞏固,還通過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進一步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布置環節中,應當要加強對作業的創新,給小學生提供更合理的作業內容和方式。通過分層設計作業的方式,在基于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作業數量、作業時間、作業難度都進行分層布置,以確保學生得到更有針對性的作業,確保作業完成的效果。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結合生活實際,為小學生提供更科學、更高質量的作業,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施紅梅.淺談小學數學作業創新的途徑[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7(3).
[2]林紅梅.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思考[J].求知導刊,2016(9):102-102.
[3]葛靈光.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例談[J].教學與管理,2011(8):60-62.
[4]劉芳.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設置[J].小學數學教育,2014(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