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麗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材里面,每一個章節結束之后,都會有一個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的課時活動課程,主要是根據這一章節學習的內容來組織活動,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這也是數學課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組織數學活動,可以讓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突破重難點。本文就從這個角度出發,具體的分析一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活動的開展探究,從而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活動;策略
數學活動化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理念,課堂不再是固定的進行知識講解,而是要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里面,愉快的進行探究活動。學生的學習往往是主動而快樂的,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學生在數學思想,思維等方面獲得發展。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強
一些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對自己到底學了什么不太清楚,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教材里面的知識來進行問題的回答,找不到問題的中心,更不會使用已經有的知識來解決知識,學習活動不僅很沒有效率,也比較的被動,很容易被外界干擾。
(二)對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楚
一部分的學生不能很好的使用數學語言來記憶學習過分概念和定理,對于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也不太透徹。不管是在上課之前還是在上課之后,或者是課堂上,這些學生都不看課本,甚至根本不知道概念和定理的演變過程,不能夠相關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較和統計。像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學生就分不清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三)學生沒有主動探究的意識
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對教師布置的題目也不太在意,整節課都是很隨意不求甚解的狀態。一些學生沒有積極思考的學習動力,不愿意主動的思考。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他們也總是漫不經心的樣子,沒有注意知識講解的技巧。
(四)沒有使用先進的設備
多媒體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正在廣泛的使用在教學活動中。但是當前一些教師使用多媒體工具的頻率不太高,只是把它當成一種輔助工具,直接的下載其他教師的課件,還有一些教師太依賴這些工具,完全不使用黑板。
(五)學生的作業負擔太重
在當前的教育活動中有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還有一些教師在使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做大量的數學題目。這樣枯燥的重復的做題活動,不僅僅會讓學生大量的精力消失,還會打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題海戰術會讓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失去學習的動力,降低學習的動力。
二、初中數學中開展數學活動的具體方法
(一)構建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
數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關系,生活是數學產生和發展的地方,脫離生活的數學學習將沒有任何意義。教師不能只是讓學生機械的記憶,而是要讓學生對其本質進行理解,不然就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讓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只有把數學的學習融入到具體的情境里面,才可以讓數學學習更加的生活化,從而更加自主的發現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快樂的進行學習,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地位,鼓勵學生主動的發現個創造,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問題的發現者,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函數”這一部分的時候,就可以使用現代技術給學生展示更加真實的石拱橋,石子拋出去之后的運動軌跡,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在學生獨立思考的時候,教師也要一層一層的引導學生從自然的現象到如何使用函數來表達這些物體的運動軌跡,或者展示橋的拱度。這樣就不同于之前的機械學習,讓學生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生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從而引發學生主動的進行探究活動。
(二)組織探究活動,構建知識框架
在之前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主要是講解教材里面的內容,只要學生記住了學習的公式和概念就算造成了任務。這樣太過于注重學習結果的方法,就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可能學生對這些抽象的知識概念并不是特別的理解。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使用學習主體的身份來組織探究溝通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自己組織知識,真正的參與到學習的活動里面來。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深層次的理解知識點,成為探究活動的主人,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在組織數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的投入到探究活動里面來,自己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深化自己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條件”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權利,先對班里面的同學進行科學的分組,并以這樣的單位里面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充分的交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小組交流和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就可以猜想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像三條邊都一樣,邊角邊等等。在學生猜想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一個一個的進行探究,學生使用作圖,分析等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就可以得出全等的條件。在這樣的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就有了更多的學習和參與的機會,面對教師也不再是縮手縮腳的,而是有了更多思維探究的空間。這樣學生的學習活動就不再是被動的,所以理解也會更加的深刻,同時在和同學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更好的感受合作和競爭帶給他們的快樂,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三)在實際運用中提高實踐水平
1.使用知識來解決問題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更好的使用這些機會,組織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運用中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形成新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似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測量一些旗桿和大樹的高度,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里面去感受,驗證自己學習的知識,獲得豐富的經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引導學生制作數學小報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把枯燥的知識點融入到有趣的教學活動里面,讓學生更加輕松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加入一些數學知識點形成的過程,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也可以加入一些操作性的內容,讓學生動手實踐,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組織數學活動是新課程改革下的相關要求,不能再是進行枯燥的知識點講解,而是要讓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尋找素材,不斷的去發現,提取和分析問題,并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進行有效的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究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蕾.初中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等教育,2017(10) .
[2]賀慧玲.初中數學“活動式”教學策略研究與實踐[J].中等教育,2018(2) .
[3]唐建清.初中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培養策略[J].中等教育,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