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秋
數學是小學階段教育教學的主干科目,良好的數學教育對于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理性思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將就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提出幾點建議。
一、開展有效教學,要提升教師專業化能力
教師的專業化素養是否高、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是否強,對于教師能否有效地應對數學課堂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提升自身的專業化素養,不斷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一,專業化理論知識。既包括教育學類的一些基本性的理論知識,如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知識,也包括數學專業性的理論知識內容,需要教師積極地在日常的教學中對這些內容進行研討和學習,并積極進行教學實踐。例如,我在教學中就積極地聯合一些優秀的數學教師同行,跟他們一起研究這些理論知識,并分享個人的心得與體會,同時使用這些理論指導自己的數學教學工作。其二,信息素養。隨著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提出,我們對信息化教學更加重視,一些多媒體設備逐漸得到普及,對教師有效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開展高效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地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引下,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化設備的使用,學習一些常用的互聯網軟件技術,如掌握文字編輯軟件Word的用法,掌握課件制作軟件PPT,學習一些視頻制作或者剪輯的軟件等,并積極地將信息技術引入數學課堂的教學中。
二、開展有效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學習熱情是否高漲,對于學生能否精力集中的開展數學學習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改變以往那種單一固化的教學手段,不斷創新自身在課堂的教法運用,有效激發班級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進而帶動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小節知識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開展分層化教學,首先要根據班級學生總體學習能力、個人的數學知識儲備等情況,較好地將班級學生進行學習層次的劃分,如可以分成基礎與拓展兩個層次,緊接著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布置分層化的學習目標,如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任務可以設置為:①理解因數、倍數概念模型內涵;②掌握2、3、5的倍數的特征;③掌握質數和奇數的區別等。對于拓展層次的學生,數學教師不妨將任務設置得更靈活與開放一些,從而讓不同的學生學習對應的數學知識內容,自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開展有效教學,要打造雙教師課堂模式
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還是實行大班額授課,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要面對40個甚至50、60個學生,使教師的教學負擔過重,因而不能在課堂教學中較好地兼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自然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我們積極打造雙教師課堂教學模式,更好地開展教學。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小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雙教師模式實施教學。在備課上,主講教師主要負責對教材進行分析,如對教學具體內容、每個模塊的組成、教學重難點、教學易混淆點等進行全面化、細致化的梳理,而輔助教師可以對學情進行了解,如通過課下訪談、調查問卷、課堂評價以及摸底考試等形式,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個人學習成績情況、生活與學習狀態等進行精準化了解,并形成文字記錄,之后根據學情分析和教學內容分析,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從而讓備課更加具有針對性。在教學上,主講教師負責對《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小節基礎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如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分數的性質、分數大小的比較等內容進行細化講解,而輔助教師則可以在課堂來回巡視,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給予學生有益的指引,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要重視起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積極改進教法運用,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提升教師專業化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打造雙教師課堂模式,充分挖掘數學課堂的教學潛能,讓數學課堂成為小學生快樂學習的樂園。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