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機械基礎》課程是中職工業類學科的基礎課程,本文分析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現狀,創新課程教學的方法,以期提升該課程教學實效。
一、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教學理念陳舊
中職《機械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概念性,知識比較抽象性,這門課程內容中職學生接受起來比較難,當下的中職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的年齡整體偏小,但這些學生又常常個性張揚,喜歡新奇的教學方法,不喜歡教師死板的教學模式。但是,因為中職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不強,教師教學工作開展困難,也無心研究教學方法,大多教師在課堂上以講授為主,缺少互動,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死氣沉沉,無心學習,對《機械基礎》這種抽象復雜的課程也不太感興趣。
(二)學生實踐活動不足
《機械基礎》課程既需要理論知識的講授,又需要進行應用實踐,最好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開展實踐教學,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操作、合作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但是我調查發現,很多中職學校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都以理論講授為主,很少將學生領進實訓室;即使開展實訓教學,也大多都是教師操作,學生在一旁觀看,學生看著無趣,也就漸漸失去了學習積極性;還有一些教師,常常會指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驗證性實驗, 但是缺少創新意識,沒有設計性,缺乏探究性。
(三)教學方法有待創新
《機械基礎》應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科,因此,這門功課的教學的理想模式應該是機械理實結合,提倡理論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合作教學,將課堂搬進實訓室,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而實際教學中《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設備常常停留在圖紙與模型上,教師在講臺參考圖紙指指點點,學生在下面聽講,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下。
二、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究
(一)創新教學理念
目前,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時時進步。尤其是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將信息技術和傳統教學結合起來,輔助并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因此,中職工科教師也需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不斷學習先進教學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信息化背景下,可以將機械基礎課程中一些不易演示的實驗,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演示,一些難懂的知識還可以反復展示給學生觀看,既能提升課堂的生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操作熱情,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加強教學實踐
中職《機械基礎》課程強調理實結合,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開展課堂。機械基礎課教師需要調查研究企業生產現狀與要求,參考教學用書,合理設計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既突出中職《機械基礎》的知識重點,又凸顯中職教學的實用性需求。結合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的現狀,教師最好不要直接講解抽象的知識概念,盡量將知識帶進實訓室,結合教具和實踐操作與演示,提升知識的生動性,加深學生的理解,變難懂知識為生動有趣的實踐操作。
(三)實施分層教學
眾所周知, 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部分學生希望能在學校學得一技之長,但還有部分學生貪玩、厭惡學習。就在同一個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對此,教師應該正視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考慮因材施教,嘗試采取分層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技能發展方向,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總之,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是中職工業類學科的基礎課程,教學難度偏大。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注意理實結合開展教學,正視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差異性,考慮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以期提升該課程教學實效。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