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艷 李澤陸
摘要: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廣大女性在正確文化觀念、教育熏陶下逐步走出家庭,為推動政治經濟的進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然而我國社會在轉型的過程中,機遇和挑戰的并存也使得女性在職業、教育等方面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婦女解放沒有進行過集中論述、提出女性解放思想這一概念,但馬克思、恩格斯他們以“人類解放”為出發點,在推動人類解放的這一過程中,將婦女解放作為其組成部分,在“人類解放”的這一大河中孕育著女性解放的思想。因此,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解放思想,有利于更好的分析當代中國女性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女性解放思想;壓迫;女性解放;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解放思想在他們一系列的著作中都能找一定的痕跡,他們在探究人類解放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女性解放的重要性,把女性解放立足于人類解放的高度上,立足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推動著女性在精神和肉體上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對我國新時代開展婦女工作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一、馬克思、恩格斯女性解放思想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切入點,認識到了經濟因素和階級壓迫在女性受到壓迫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女性獲得解放的條件和途徑。
1、勞動分工、私有制:婦女受壓迫地位形成的根源
探究人類社會,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是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逐步轉變,而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女性的社會地位隨著私有經濟的發展逐步下降受到壓迫,男性成為了社會和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而居于主導地位。在社會中,由于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生產勞動上不同的性別分工和對財富的私人占有,尤其是在食物能夠得到不斷滿足的情況下,由于生理因素的差異,男性在生產中能夠占有越來越多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并成為他們的財產,而財產的絕對占有和支配權使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又進一步的打破了以母親血緣來確認子女的繼承制度。因此,母權制隨著男性在生產中支配和管理而被父權制所推翻,女性在家庭中依舊從事著家務勞動,只是處于從屬的地位,淪為家庭中傳宗接代的工具。在社會中不同的勞動分工決定了男女在社會分配中的財產分配,馬克思認為分工在產生的同時分配制度也在這一過程中決定著財富的占有,而由于不平等的勞動及其產品分配制度產生了所有制。女性在家庭中扮演著妻子、母親的角色,以從事家務勞動為主,而男女在家庭中的分工在社會中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反映,男性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中都對財富和土地有著絕對的擁有權,而女性只要游離于公共的生產活動之外,沒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自主,男性對女性就擁有著統治權。
2、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一步加劇了女性受壓迫的地位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披著虛假的善良外衣,實則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以雇傭勞動為手段來謀取資本家利益的剝削制度,在機器大工業的環境下,資本家在利己主義的驅使下愿意去雇傭廉價的女工和童工以滿足自己賺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的目的。因此,一方面,女性要承擔起洗衣、做飯、手工、看孩子等家庭重任,無私奉獻的為家庭付出所有,承擔起妻子和母親的角色,以便讓丈夫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社會生產中。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門,以社會生產者的身份參與到社會勞動中,承受著資本的剝削,在獲取低廉報酬以期望可以維持家庭生存的同時,也淪為了資本家獲取剩余利潤的工具和手段,為資本家創造了更多的剩余價值和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女性在資本主義生產和家庭勞動中都承擔起來勞動者的角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會和家庭地位中女性依然被輕視和忽略,在教育、就業、婚姻自由等方面更是得不到和男性平等的權利,處于不自由的狀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使得女性以雙重勞動者的身份為資本主義社會和家庭創造價值的同時,女性卻仍然作為丈夫的私有財產而存在,這意味著女性在家務勞動和生產任務的雙重壓迫下,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承受著更大壓迫。
3、以廢除私有制為基礎,大規模的參加社會生產,實現經濟獨立是女性解放的關鍵。
馬克思、恩格斯探究女性被壓迫的根源,發現經濟因素在其中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馬克思就曾經針對私有制對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對人性的束縛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私有制使我變得如此愚蠢片面……,因此,私有制的揚棄是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 在這里,馬克思認識到了在實現人的解放的道路上,必須實現生產資料上的共同占有,從根本上打破人剝削人的經濟壁壘。財產的私有性質使得男性無論是在家庭領域還是社會領域中都對生產和生活資料有些絕對的占有,對女性有著絕對的控制權,而男女兩性關系在家庭范圍中就如同是社會領域中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關系一樣,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壓迫。同時,女性要走出家庭狹隘的空間,參與到社會生產領域中,這不僅改善了女性的生存條件,同時女性在參與到社會勞動的過程中也會習得一定的勞動技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交往中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促進自身發展的全面性。在家庭層面,女性要從繁瑣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避免在洗衣、做飯等方面耗費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掙脫傳統家務勞動束縛在女性身上的枷鎖,實現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因此,在女性解放中,從家庭到社會領域,都要實現女性在經濟上的獨立自主,而馬克思、恩格斯對實現女性解放的所提出的思路和探索也為我們提供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馬克思、恩格斯女性解放思想對新時代婦女工作的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在探究女性解放的過程中,認識到了私有制對女性的束縛以及在公共生產領域中女性的被排斥,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對女性解放思想的探索對新時代推動婦女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雖然婦女的社會角色在不斷的轉變中,但依然有一部分婦女被禁錮在家庭中,承受著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壓迫,因此,新時代推動婦女工作開展,要從經濟、教育和政策上全方位入手,提高婦女的自覺意識和能動性,實現婦女解放。
1、實現經濟獨立是婦女解放的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廣大婦女在參與社會勞動的過程中,實現著經濟自立自強,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如政治地位的提高,婚姻的自由等,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經濟獨立是開展婦女工作、實現婦女精神上和身體上解放的鑰匙。新時代婦女工作展開時,在觀念上,要幫助現代女性樹立自覺意識和能動性觀念。現代部分女性依然獨立于家庭當中,因此,各級政府和婦女組織應該利用大眾傳媒的廣泛的傳播性宣傳“四自”思想和創業女性的故事,從思想上鼓勵婦女走出家庭狹隘的空間,參與到經濟活動中,以潛移默化的形式使婦女意識到參加社會勞動,實現經濟自立是自身解放的基礎。在專業培訓上,要幫助女性獲得一定的就業機會,尤其是要根據女性不同的需求,對婦女進行知識上和技能上的培訓。
2、進行平等教育是婦女解放的關鍵
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女性擺脫精神束縛的關鍵,無論是在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女性在思想層面都對男性有著強烈的依賴,“三從四德”的思想更是成為中國廣大婦女掙脫束縛的思想枷鎖。因此,新時代開展婦女工作,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女性教育觀,使婦女在接受教育中激發了主體意識,對女性開展平等教育。在教育內容上,一方面開展婦女教育工作時,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大學,都要培養女性自立、自強的教育觀,激發婦女潛在的主人翁意識,從思想上改變“女子就是男人附屬品”的傳統認知,實現賢妻良母到職業女性的轉變。另一方面根據女性的不同年齡段進行不同的教育內容。對于女童教育,應該更加注重男女平等意識的樹立。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中,父母和老師都應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示范,無論男女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同等的生活,培養孩子對平等意識的追求,打好思想基礎。對于青年婦女和中老年婦女也要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在教育中應該幫助她們學習生產生活的技能和人權方面的法律法規,重在廣大青年婦女維權意識的培養,勇于反抗社會歧視和家庭暴力。
3、實行法律保障是婦女解放的根本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婦女權益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戰,人口販賣、就業歧視等現象屢見不鮮,對此,現階段婦女工作開展時,完善政策,保障婦女權益是一項重要任務,而政府以立法的方式保護婦女權益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在就業參政方面,針對婦女就業時的歧視、專業素養不足等問題,完善和加強相關法規和政策,以法律手段為促進婦女在就業培訓和全面教育上的政策落實。可以進一步推進有關反對歧視政策的落實,以處罰的方式減少婦女歧視現象。從政策完善和處罰手段兩個方面維護婦女參與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權益。而在教育、醫療、婚姻層面,更要看到法律保護手段對婦女受教育權利、在婚姻中的自由權和財產權的無形保障,通過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婦女逐漸認識到在家庭和社會中應享有的權利。
實現婦女解放的過程是經濟、政治、思想等領域相互融合的過程,而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女性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實質以及對實現解放道路的思考,在新時代我們開展婦女工作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以教育、法律等手段實現著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社會領域、私人和公共領域等方面的平等。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頁.
[2]王淼.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及其對西方女權主義的影響[J].甘肅理論學刊,2006(05).
[3]秦美珠.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M].重慶:重慶出版社,2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