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昊 李瑞
摘要:動畫構建一個虛擬夢幻的世界,技術手段融合應用給受眾帶來良好的審美體驗。傳統動畫藝術在現代產業發展之下,向數字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行進。新媒體與大眾社會生活有緊密聯系,將傳統動畫藝術與新媒體進行融合,能夠從動畫創作要求入手,探索現代科技的應用價值,提升動畫作品的表現力,對此筆者將結合實踐展開細致化的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傳統動畫藝術;新媒體;融合研究
引言:新媒體作為現階段更行業開展宣傳、推廣相關工作所不能忽視的技術手段,本身就是產業創新的標志。經過對各種元素融合應用,視頻、圖像、音頻等內容的表現形式較為獨特,與傳統動畫藝術緊密聯系起來,能夠將公益性與經濟效益追求目標順利達成。可見傳統動畫要想獲得長遠發展進步的機會,必然要從宣傳與推廣方面突顯新媒體的價值影響作用,將動畫藝術新格局明確起來,科技與藝術緊密融合,給動畫產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一、動畫藝術創作以及展現形式
(一)動畫概述
動畫就是針對人類直覺暫留的基本特性,進行連續性的靜態畫面的播放,最終經過組合與完善形成一種具備流暢性的音頻類作品內容。我國最初的傳統動畫諸如《葫蘆娃》《黑貓警長》基本都應用該原理完成動畫制作,這種傳統動畫藝術形式需要大量的圖片支持,連續性播放達成目標。傳統動畫展現主要是利用一般的媒體播放形式進行,媒體形式主要是電視、廣播、報刊三種,動畫基本都是需要經過電視機播放,提升其知名度的。
我國傳統動畫藝術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動畫表現形式,比方說富含中國特色的皮影動畫,以及觀賞效果特別的木偶動畫,需要相應工作者在現場進行人物、動物的行為表現的操作,所以傳統動畫依靠傳統的媒體播放形式收到諸多影響因素的制約,最終的傳播形式也不為理想化。
(二)傳統動畫畫面特點
傳統動畫對美術技巧的要求相對較多,很多方法都是根據美術電影制作方法要求設置的。通過對電影原理的有效應用,銀幕上各種內容活靈活現。傳統動畫的制作工序相對較為繁瑣,講究動畫鏡頭中的關鍵行為的拆分、設計、定格,需要在原畫繪制的基礎上,再進行中間畫的描繪,最終形成動畫。在制作階段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配色與描線,控制錄制時間等等。我國的傳統動畫經過數年來的演變與發展,已經形成自己獨有的特殊體系,無論是在制作還是市場投放階段,都能實現對各類復雜困難的動畫內容制作,設計人員所思所想都能利用動畫表現出來,而且我國傳統動畫還會與音樂結合,能夠制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情節以及震撼的畫面。
二、新媒體技術發展實際情況
(一)新媒體歷史沿革
新媒體技術最早也是在國外引入我國的,該階段的新媒體藝術主要還是利用錄像進行藝術表現。而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這種技術手段相應投放在各大博物館以及繪畫展、藝術展之中。后續新媒體的錄像藝術實現了開拓進取,在國際上的大型展覽中都能窺見其身影。直至上個世紀末年新媒體在技術方面有了顛覆性變革,將三維動畫技術、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軟件、影音互動、游戲制作等加入到其中,新媒體對各行業的價值影響作用逐步增強。
(二)新媒體技術應用
現階段的計算機技術與新媒體技術融合,完成藝術創作以及傳播推廣極為普遍性,而且在國際上該技術手段受到一致的認可。而且媒體工業產業的形成,在我國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指導之下,探索國際聯合發展道路,并借鑒歐美、日本等動畫產業發展形式,都是推進新媒體技術應用的表現。日本各階段推出的動漫作品,在小范圍之內還會成立美術館或展廳,而一些歐美其他國家也會展示一些國際錄像藝術內容。
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傳統動畫藝術形式與之緊密聯系,新媒體動畫產業發展有了良好的依據條件。尤其是我國的新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藝術家以及導演利用網絡媒體播放平臺,使得我國的動漫產業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最近幾年的《俠嵐》《秦時明月》《斗破蒼穹》等都是網絡平臺興起并不斷發展的。由此可見新媒體與傳統動畫藝術融合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其未來的前景也十分可觀。所以媒體技術引導之下的動畫藝術改革與轉變,也是滿足社會產業要求的基本趨勢。
(三)新媒體自身所具備的優勢特點
新媒體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新媒體動畫,首先在其審美價值方面能夠給受眾帶來良好的體驗感。而且新媒體技術引導動畫產業能夠展現自身的震撼力,這方面是傳統媒體應用階段所無法企及的。新媒體技術作為推進藝術展現的有效手段措施,常常與裝飾、架上藝術共同應用,探索動畫藝術商業化發展的新道路。現階段社會產業中的新媒體藝術相關崗位的設計人員與專家,針對新媒體技術在藝術領域中的應用,會強調信息科技與藝術之間的協調推進,體現其交互式的基礎上,探索藝術與其他技術手段整合的有效措施,顯然都要比傳統的藝術載體都具備優勢。
新媒體技術應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展現其個性化的特質,新媒體直接面向受眾,甚至可以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直接面對個人。相對于傳統媒體只能在固定時間播放固定量的作品,首先能夠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內容展現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出入。用戶在新媒體技術之下,能夠有機會進行互動探討。常見的是近年來央視在春晚播放節目階段,邀請大家手機掃描二維碼或微信搖一搖參與互動,受眾不僅能夠觀賞相應的節目,還有機會參與到其中,實現受眾主導型的播放要求。
三、傳統動畫藝術與新媒體融合的相關舉措
(一)注重傳統藝術元素與技術的結合
傳統動畫藝術與新媒體技術融合,通過對各類傳統藝術元素的導入,技術手段能夠藝術元素以足夠的發展空間。我國的傳統文化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如國粹、水墨畫、傳統樂器、工藝品制造等各類元素,經過多樣化的表現手法相互促進,在表現形式上明顯豐富起來,且受眾能夠體會到視覺與聽覺融為一體的完美效果,改變我國傳統動畫藝術對平面設計的依賴性,現階段不少大型動畫劇作與影片,都會借助國外引進的三維動畫創作技術,以及繪畫風格。在完成不同動畫設計元素展現的同時,人物、景物、情節等的表現就會虛實一體、相得益彰,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展現階段有意想不到的出色表現。
(二)CG技術拓展傳統動畫藝術語言
該技術手段在傳統動畫藝術與新媒體技術結合階段的應用,能夠將景色、場地的敘事結構進行合理化管控,在不同的空間范圍中,動畫表現的元素特點明顯不同,需要創作人員以及導演,利用該技術進行運動空間的拓展。實現傳統動畫藝術的改進與優化,并將屬于我國本土化的動畫表現形式進行發揚與傳承,是凸顯動畫產業在我國特色性的有效措施。現階段國內不少動畫作品在細節處理階段都有著自身的優勢特點,當傳統動畫藝術與新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在注重場景真實性,并體現動畫創作現代科技感的過程中,顯然對開拓市場有積極影響作用。
(三)三維動畫突破傳統動畫藝術限制
三維動畫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我國傳統動畫藝術受制于平面類設計、手繪表現的局限性問題突破。經過不同的造型以及顏色、款式等的搭配,人物在肢體動作或語言表達階段,能夠給受眾帶來更強的代入感。現階段不少三維動畫、動漫在給人物面部進行特寫期間,都著手將口型與臺詞相對。當人物在進行一些特定的武打動作或舞蹈動作階段,利用三維動畫技術將任務動作幅度加大,并體現動作的基本過程與痕跡等,能夠給受眾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目前我國不少動漫設計人員以及導演,為確保動畫的趣味性與豐富性,都會將技術與眼下流行的元素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在長鏡頭以及細節擴展方面,基本上都能夠帶給受眾真實的觀賞體驗。
四、結束語:
傳統動畫藝術與新媒體技術的緊密結合,能夠針對我國在藝術產業發展階段,對傳統文化元素演繹的基本要求,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進行擴展。人們能夠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體會多樣化的動畫內容表現形式,對現代動漫、動畫產業的發展關注度、認可度也會進一步增強。
參考文獻:
[1]王睿.新媒體、動畫與科普教育融合發展的意義與實踐研究[J].四川戲劇,2017(3).
[2]徐培玲.試分析新媒體技術和傳統動畫藝術的融合方案[J].明日風尚,2017(9).
[3]孫唯特.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動畫藝術的融合要點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6(22):140-141,共2頁.
作者簡介:
1、寇昊,男,1984-02,山東淄博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2、李瑞,女,1985-12,山東聊城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影像藝術。
(作者信息:廣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