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電視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著。與之相應的是,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接收也越來越挑剔,對新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如今這個信息瞬間變幻的時代,電視臺新聞編導應如何進行新聞編導工作,去提高電視新聞的收視率以及大眾對其的信任度。應如何進行素材報道,去提升社會的關注度與參與度。根據這些問題,我結合了互聯網普及現狀,進行了系列分析,對“互聯網+”環境下電視新聞編導的創新思維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進一步的提升電視新聞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電視新聞編導;創新思維;互聯網+;研究
引言: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的爆炸輸出是21世紀的一大特點,多態的信息。自2008年,互聯網的普遍應用,給我國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電領域也不例外。也就是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其中新聞傳播方式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的突破與發展。人類最早的新聞傳播靠的是紙質的媒介,例如報紙雜志等。逐步的發展,直至今日發展成了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字化媒體媒介。新聞傳播行業發生了一場技術革命,電視新聞作為傳統新聞媒介,如何進一步的迎接新挑戰,實現質的飛躍,需要各位工作者進一步的創新和研究。
一、概念綜述
在進行調查研究之前,我們要對研究主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解研究主體的含義,從而更好的進行系統的分析。
(一)互聯網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的行業,然而這不是簡單的相加,而且通過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將二者進行高度的融合。他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是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互聯網+媒體實際上就是一種新的概念,一種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概念。是在傳統媒體之后發展的新式的媒體,主要是依靠網絡和移動終端。它是一個比較個性化的存在,目的是為所有受眾提供他們所需的信息,滿足他們多樣化的需求。在今日,大多數人都認為新媒體就是數字化媒體。李克強總理十分重視大數據的發展,因而大數據下的新媒體發展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深刻的了解新媒體,有利于更好的促進其發展與壯大。
(二)大數據
大數據是近些年新興的詞匯,他是信息科技發展的產物。它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無法利用常規軟件進行數據捕捉、管理與處理,必須采用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的技術,才能形成一個數據集合。他的特點是,處理的種類比較豐富,速度比較快,數據真實性高,數據量比較大以及可變性與高價值性。當今社會是一個快節奏,高科技,快通訊的時代,大數據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他產生于這個時代,也推動著這個時代。
(三)電視新聞編導工作
電視新聞編導工作指的是對收集到的即將播出的新聞素材與稿件等前線的一手資料進行適當的處理與加工。確保播出的效果更加完美,更能吸引人們眼球。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做快節奏,碎片式的時間迫使他們對電視新聞編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觀眾不僅僅希望短時間內可以了解到事件的內容,還想要了解到事件背后的真實性質。這雙重期望對電視新聞編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電視新聞編導必須認清目前存在的問題,規劃好互聯網背景下的工作發展方向。
二、“互聯網+”背景下電視新聞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內容單薄,缺乏新意
互聯網背景下取勝的關鍵在于新聞報道速度,因此在內容上,就缺乏相應的深化。對于新聞事件,基本上的報道都浮于表面,缺乏內容性。并且新聞的內容也比較老套,缺乏一定的創新。只進行表面事件的報道,缺乏輿論導向等深層次的評論引導。
(二)電視臺編導存在的問題
電視新聞出現種種問題其實是與編導的編輯策劃工作密切相關。關于電視編導目前存在的工作問題,我簡單的將其分為了以下幾點。
1.電視編導缺乏原創性精神。通過各新聞節目,我們可以獲取這一點。大多數的編導都缺乏自己的思維,他們只會遵循舊制。
2.編輯與群眾生活不符。很多內容缺乏現實的根基,他們沒有站在大眾文化的角度上去制作新聞節目,以至于此類新聞節目收視率比較低。
3.編輯缺乏重點。一些編導由于自身素質受限,在編輯新聞過程中,遺漏了事件的敏感點與關鍵點,僅僅報道一些表面問題,沒有對事件的實質進行挖掘。
三、“互聯網+”環境下電視新聞發展的前景
(一)內容進一步的完善
電視將是未來生活中的媒體端之一,由于媒體端的增長,它要承擔著更艱巨的任務,要更好的報道新聞,挖掘真相,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等。所以,為了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要在保證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的前提下,進一步的在新聞內容上進行改革。要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在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意義重大的社會事件進行深刻的解讀,引導大眾,弘揚正能量。
(二)促進各種媒介的融合
所謂的媒介融合,主要指的就是將電視與新技術結合起來。其實全媒體時代已經成為了媒體人與大眾追求的目標,新媒體技術促進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人們通過新技術,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到大量信息,促進新聞傳播。所以,未來我們要打造一個以電視新聞為首的傳媒體系,共同迎來融媒介時代的到來。
(三)新聞傳播模式的變化
以往的新聞評論模塊都是根據新文內容進行理論評論,這些評論大多是學術性等,內容和理念都不能被廣泛的接受。而電視新聞傳播,尋找的是大眾熱門話題,以平凡的語言進行傳播,最大程度上引起來讀者的興趣。電視新聞主要關注的是國政大事,對于平民事件關注較小,因此讀者更員通過互聯網自行查詢。所以新聞編導未來要更加關注傳播模式的革新,更好的滿足時代需求。
四、“互聯網+”環境下新聞編導發展的策略
(一)提高編導專業素質
電視臺編導是電視臺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工作內容,是將前線記者手里的資料進行剪輯和處理,使內容更完美更系統的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因此,要想提高節目的收視率與關注度,首先就要提高電視臺編導的專業素質。
1.提高電視臺編導的職業準入門檻,電視臺在挑選編導中,要格外關注他們的專業素質。提高接受人員的學歷要求,確保更多有素質的人進入該崗位。
2.提高編導的政治思想覺悟,要想節目保持在正確的方向上,首先就要在編輯工作上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切實提高編導法律意識與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工作作風。
3.加強培訓,提高技能。編導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社會調查中提高專業素養。電視臺要組織系列的專業技能培訓,確保編導擁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只有基礎功牢固,才能制作出品質優良,受人歡迎的節目。只有掌握著專業制作技術,才能讓普通的素材迸發出別樣的色彩。并且要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
4.引進藝術性人才,一個新聞僅僅具備消息性元素是不夠的,藝術性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個新聞如果能將文化因素與藝術因素結合起來,那么這個新聞必定會受到大眾的喜愛與關注。所以,電視臺應該引進藝術型人才,確保電視編輯工作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二)提高電視臺編導的基本素質
電視臺的編導不應該只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他們的綜合素質也特別關鍵。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電視臺的整體形象,有利于促進電視臺節目質量的提高。
1.提高溝通能力,編導應該加強與他人的溝通,特別是與一線同事的溝通。從與他人的溝通中,掌握到最新的新聞消息。并且還能從中提高自己對新聞的運用與理解能力,以及促進自身對各類事件看法的深入。所以,管理層應該給予編導更多的實踐機會。
2.提高互聯網思維的能力,電視臺應該加強對編導互聯網技能的培訓。確保編導能夠通過互聯網等手段與觀眾進行交談,獲取節目反饋信息。并且,通過互聯網學習的深入,編導可以擴展自己的思路,提高了電視節目的趣味性和豐富度。
3.提升編導的合作精神,加強他們的團隊合作。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團隊游戲和聚餐等活動,加強他們的合作。只有整個團隊加強了合作,才更有利于在即時編輯工作中完美的配合與幫助。
4.培養編導的奉獻精神,通常編輯工作需要比較高強度的合作。只有加強編導的奉獻精神,才能更有效率的進行工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員要加強對編導的培訓與宣傳,在辦公室內,形成一個團結互助的工作風氣。
五、“互聯網+”環境下電視新聞編導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樹立大數據觀念
觀念是新聞工作的引導者,只有在編導工作中樹立起大數據觀念,才能更好的推動大數據的應用。轉變傳統的工作理念,努力的將以往的定性轉為定量。大數據的發展,可以讓我們收集到海量的數據,從而進行定量分析,獲取最有效的信息。編導要創新思維,要重視數據的價值。要明白雖然單個數據無法解決問題,但是數據之間的聯系對于工作具有重大作用。也就是說,新聞相關人員要重視大數據之間的聯系,分析數據組合的意義。大數據會使新聞內容更加個性化,也使編導工作更有針對性。所以新聞相關人員要樹立起大數據觀念,將其應用到新聞編導工作之中。
(二)樹立模式創新形式
電視產業雖然是一個大型的產業,但是它的節目形式還是比較單一,在新媒體時代下,與其他媒體形式相比,新聞模式還是比較單薄。適當的增添新聞的形式能夠有效的吸引不同類型的人群參與到新聞節目之中,這是新聞節目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層面。新聞節目無論是借鑒其他節目形式對當前的節目進行改造,還是根據新的形式創造出新的節目形式,它都要增添節目的形式與內容。可以借鑒其他的節目建設一些互動環節等,也可以增添一些熱點話題欄目,對當前的時政局面進行通俗化的解讀吸引年青一代的觀眾。例如,央視新聞近期推出的主播說新聞、康輝vlog等。通過對傳統節目的現代化改革,可以使節目形式有所改變,提升觀眾的觀看熱情,形成良性循環的局面,增加經濟效益,不斷的提升節目水平。
(三)創新運營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的問世,電視新聞應該緊隨時代的步伐,編導要充分的利用新媒體平臺,打造具有自身獨特風格的新形象。新一代的年輕人習慣于應用各種手機軟件和交友平臺,編導應該充分的利用新媒體平臺,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以受眾為導向進行相應的溝通。編導可以及時的了解到受眾存在的問題,及時的調整節目狀態和工作質量,提升新聞節目的水準。
結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視新聞的處境越來越尷尬。我們必須從電視新聞基礎創作抓起,切實的提高電視新聞的含金量。希望,通過此文的分析,能夠引起相關人員的關注,為電視節目的發展助力。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時間有限,文中部分結論值得進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也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同仁的關注,更好的推動電視新聞的發展,提供給觀眾更優良的體驗感受。
參考文獻:
[1]謝金文.新媒體帶來新聞傳播新特點:更新新聞學[J].今傳媒.2016(01):13-15.
[2]黃田心.自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傳播及編輯策略分析[J].當代電視.2016(04):54-56.
[3]劉明皓.電視新聞剪輯和傳播方法創新路徑分析[J].科技傳播.2019(20):2.
[4]龐志強.加強農業電視新聞剪輯和傳播的方法探討[J].科技傳播.2019(20):23.
[5]王冰.淺談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采編業務的影響與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9(19):97+107.
[6]袁玲.“互聯網+”與電視新聞的編導思維創新[J].當代電視.2016(12):100-101.
[7]田麗坤.音樂在電視新聞中的作用及應用途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8(21):177+242.
(作者信息:上海市浦東新區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