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喜龍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031-01 ? ? ? 中圖分類號: F323.3 ?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 要: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如今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傳統以人力勞動為主的農業逐漸被摒棄,勞動強度大幅下降。隨著農業機械的廣泛普及,其應用的適應性逐漸突出,當下最主要的矛盾在于農機與農藝之間的協調性。分析了現階段農機與農藝相融合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其發展趨勢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農機;農藝;融合;現狀;發展策略
對于農業生產而言,農機與農藝的有機融合是其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作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農業機械可完成農產品的各種作業任務,如種植、收獲、保護、初加工等,使生產經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1]。農藝技術依靠種植經驗的累積,讓區域種植更具適應性,包含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技術指標,如收割、施肥、灌溉、耕種、栽培、育種等。農機與農藝的有機融合,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 ? 農機與農藝相融合的現狀
1.1 ? 農藝技術科學性不高
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業經驗積累大多依靠人類經驗,真正能夠應用于農業機械化的相關技術尚處于初級階段。不少農業生產工藝在當下的機械作業下無法完成相關要求,因此仍舊以人工作業為主[2]。例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追肥作業大多為人工完成。在機械化作業下無法確切保障施肥量,達到精準施肥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人力來完成追肥工作。在我國,農藝要求的追肥機械尚處于研發階段,無法完成精準化作業。
1.2 ? 農業機械應用不足
農業機械在農村沒有廣泛推行的首要原因在于其售價過高,不少農民不愿花費成本完成農業機械化轉變。近年來,盡管我國在此方面的技術飛速發展,但在成熟程度上仍不及農藝技術。目前我國農村仍以小規模經營為主,使用的機械大多為小型農機,如聯合收割機、大馬力拖拉機等。大型農業機械在我國應用較少,容易出現資源浪費或各工藝間無法有效銜接的狀況,而影響機械化作業的成效。
1.3 ? 農機與農藝制造不匹配
農業機械是為了適應農業而產生的,但由于部分設計人員在農業知識上缺乏經驗與儲備,導致在農業機械制造或設計過程中無法因地制宜發揮效用,在農民手中逐漸成為擺設[3]。以寧夏枸杞為例,枸杞的采摘工序較為煩瑣,長期以來人工采摘造成了較高的成本費用,對枸杞產業的發展產生制約。曾經有一款枸杞采摘機在當地推廣,卻最終未受到農戶青睞,是因為該設備會直接將沒有成熟的枸杞一同摘下,這不僅影響了枸杞品質,還造成了果實的浪費。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必須在效率及便捷性上超過人工作業,才能夠實現農機與農藝的有機融合。
2 ? 農機與農藝的融合對策
2.1 ? 加大融合程度
在農業機械生產、研發、推廣等各種操作中均應認識到目前農業的發展需求,強化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頂層設計以及合作機制,在技術模式上深度融合,讓農機與農藝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創新管理機制,實施技術培訓指導,實現技術融合。強化農機與農藝的相關知識培訓,以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夜校、講座、勞動力轉移項目、陽光工程等形式展開培訓,讓農民認識到農機與農藝相融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并理解農機與農藝融合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2.2 ? 充分利用多方合作
由于農機與農藝的結合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必須依靠多部門、多學科相互交叉與配合,才可實現工作體系的不斷完善。首先,利用企業互助與政府引導,聯系農機與農藝推廣部門,選擇適合的農業機械,讓農民看到其作業能力。其次,加大普及與推廣力度,提升農民認知,在標準化農業技術作業下提升農機的應用適應性。最后,可建設二者相結合的理論研究平臺,組織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對關鍵點進行突破,打破傳統農機與農藝分開發展的局面,從理論層面相融合,為實際融合性應用提供基礎保障。
2.3 ? 培養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人才是農業機械在農業作業中得以充分應用的根本保障。對于已經從事農藝技術研究或農機研究的相關工作人員,可通過培訓方式彌補其在兩方面知識上的不足,讓農機與農藝雙方面知識能夠融會貫通。通過學術交流,讓農民、農機推廣人員、農藝研究人員、農機研究人員充分了解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讓農機與農藝的融合更具合理性與全面性。除此之外,可聯合高校建立相關專業,使人才培養更具針對性。
綜上所述,農機與農藝的有效融合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考慮到融合狀態下的發展趨勢,雙方工作人員需努力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讓二者的融合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 1 ] 鄭保新.試論農業生產中的農機與農藝相融合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226.
[ 2 ] 唐春梅,牛淑卿,屈振華.河北省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集成與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9):221-223.
[ 3 ] 覃萬玲.淺談荔浦縣柑橘產業發展中的農藝創新與農機應用的融合[J].南方園藝,2018,29(03):21-24.
(收稿日期: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