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立 廖文靖
【摘 要】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時代,任何企業都無法避開信息化的社會大環境。文章通過對企業IT規劃的思考,解讀了IT規劃的必要性,分析了IT規劃的著力點,歸納總結了IT規劃的實用方法,并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分享了一個制定IT規劃、執行IT規劃的應用案例,希望給讀者在企業信息化應用中系統地開展信息化建設活動提供幫助。
【關鍵詞】企業;IT規劃;思考;應用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4-0230-02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在嘗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的管理決策能力和競爭優勢。許多企業花費巨大的投資上線管理信息系統后,卻陷入了“信息化”的陷阱,企業的工作效率、產品競爭力反而受到了影響,這是受認識水平限制和信息產業市場營銷的誤導,在實施企業信息化前缺乏IT規劃,沒有把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與信息技術融合應用造成的。
1 IT規劃的概念
IT規劃是“信息化規劃”的簡稱,是指在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與業務發展目標的指導下,通過需求調研、分析優化、綜合評估企業的管理現狀與信息化建設水平,為全面系統地指導企業開展信息系統架構設計、選型和實施等建設,而制定的企業信息系統的方針目標、整體規劃方案和應用發展戰略。
2 IT規劃的必要性
從目前IT技術在企業的應用狀況來看,仍存在許多問題:如信息化建設脫離企業經營戰略規劃,信息系統重復建設的浪費;信息技術更新太快,在已有技術還沒有為企業創造太多價值時,新的技術就出現了;信息化建設脫離企業經營戰略;信息化實施前調研不充分,策劃和風險評估不完善,選型的信息系統脫離實際,造成信息系統建設無限期拖延;業務部門與信息部門存在應用認識分歧,難以驗證信息化項目的成果;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由于缺少有效的IT規劃引起的。
(1)信息化應用越多的企業越需要IT規劃。當企業的IT應用較少時,是否有IT規劃并不重要;隨著IT應用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業務需要有IT系統的支持,由于各業務單元在企業內部是互相聯系的,這些系統之間必然需要數據共享和信息交換;而這些沒有經過整體規劃的、只基于單獨業務需求就實施的信息系統,必然會形成一座座“信息孤島”。
(2)信息化需求越復雜的企業更需要IT規劃。信息化建設都是從簡單的業務需求開始的,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對業務需求的梳理常常是從片面開始起步的,很難對企業整體業務的未來需求有非常清晰的認識,系統的擴展性較差,前期實施的信息系統容易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還可能重復投資建設一些功能近似的信息系統,使得信息系統產生結構性失衡,難以建立起基于全業務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系統。
(3)信息化投資、系統實施、項目推進的管理現實需要IT規劃。企業信息化投資在企業管理投入的占比越來越大,任何企業都是根據業務需求的輕重緩急逐步建設信息系統的,同時需要的系統功能越復雜,項目管理的難度就越大。這必然要求企業進行有效的IT規劃,規劃各個業務子系統之間的關聯關系,規劃信息化系統的先后實施次序,規劃信息化管理人員的時間精力,以及規劃信息化的投資。
3 IT規劃的著力點
隨著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對信息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不僅影響企業的管理能力與競爭力,而且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影響也將更為深遠。IT規劃的著力點,就是要緊緊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從業務出發,提升管理對業務戰略的支持和驅動。而落實IT規劃,主要是通過實施信息系統加強企業的“四種能力”建設。一是市場敏銳感知和快速響應能力建設。通過規劃實施競爭情報系統、POS銷售終端系統、商業智能決策分析系統等內容,可實現快速收集、整理和統計市場需求與終端銷售數據,開展多維度分析,為中高層管理者的市場策略調整、經營策略目標、業務決策分析提供參考。二是產品研發與糾錯能力建設。通過規劃實施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制造、CAPP生產工藝、PDM產品數據管理、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等內容,優化研發和工藝的設計流程,加強對研發進度的控制,縮短研發周期,加快從樣品開發到成品投產的速度,有效降低研發成本。三是供應鏈高效運作能力建設。通過規劃ERP企業資源計劃、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等內容,加快供應鏈響應速度,對庫存材料、訂單需求進行綜合運算,進行合理的資源分配,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協同運轉和自動反饋機制,提高柔性生產的響應速度和精益生產的管理能力。四是商業決策和財務管控能力建設。通過BI商務智能分析和財務業務集成分析的建設,實現業務數據和財務核算的多維度整合,加強企業財務分析、運營過程控制和企業風險防控的能力。
4 IT規劃的方法
關于IT規劃的方法,比較有名的是“德勤”“IBM”“凱捷”“埃森哲”4家咨詢公司的IT戰略規劃項目咨詢方法論。通過對這4家咨詢公司IT規劃方法論的深入研究發現,其對IT規劃的套路基本相似,總的來說可歸納總結為“縱向三個層次,橫向八個步驟”,把所有信息化的需求和投資納入統一的框架中,使IT規劃變成一個動態可維護的流程。“縱向三個層次”主要是指IT戰略、IT架構和IT管控3個層面。在IT戰略層面立足于制定信息化的愿景、目標和需要的能力,并給出信息化建設指導原則;在IT架構層面立足于勾畫實現息化戰略目標所需要的應用系統架構、集成技術架構和基礎設施架構目標藍圖;在IT管控層面立足于構建信息化管控方式、設置信息化組織結構、明確崗位職責、確認信息化管理流程、建立信息化評價及審計機制?!皺M向八個步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步進行企業經營戰略與業務現狀分析;第二步對信息化技術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第三步對企業經營戰略與信息化戰略支持與驅動關系進行分析;第四步對企業的階段性經營目標、具體的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信息化支持進行分析;第五步是根據上述分析的結果,構想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框架;第六步是對信息化系統進行功能設計,并形成初步的技術方案;第七步是針對信息系統的服務器、網絡等基礎設施要求形成硬件方案;第八步是進行可行性分析和收益分析,最后輸出IT規劃整體方案。
5 IT規劃的應用案例
ESI公司是一家有30余年歷史的轉制科研院所,主要從事新材料、新設備的科技開發,開展檢測技術、標準化及行業協會等科技服務,并提供電觸頭材料、絕緣材料、薄膜生產線成套裝備和特種電機等科技產品。在制定IT規劃前,ESI公司的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雖建有財務、人事、辦公自動化等多個管理信息系統,但各系統之間相互獨立;科研管理無信息系統的應用;生產管理由于各業務版塊屬于完全不相同的生產類型,各業務部門各自為政,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筆者作為ESI公司信息管理部門負責人,利用參與編制ESI公司未來5年發展規劃的機會,對IT規劃概念、意義、作用、方法進行思考,將自身歸納總結的IT戰略規劃方法應用到ESI公司的IT規劃實際工作當中,努力尋求信息化建設該如何支持ESI公司戰略,如何規劃信息化建設內容,以及采取怎樣的具體措施的答案。
ESI公司的IT規劃如下:一是從新形勢、新技術、新管理和新重心4個方面對未來5年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做出了宏觀分析;二是從經營現狀、信息化現狀和存在的問題3個方面分析描述了ESI公司的信息化現狀;三是通過對信息技術在公司戰略地位的分析,提出了未來5年的信息化戰略定位和建設目標;四是從基礎環境與信息安全建設、業務應用信息系統建設、管理與運行保障體系建設3個方面規劃了ESI公司未來5年的信息化建設內容;五是分別從實施計劃和投資估算兩個角度,擬定了ESI公司未來5年的具體信息化建設計劃;六是從團隊、資金、組織實施、績效考核激勵、管理閉環5個方面提出信息化建設的所需條件;七是從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兩個角度進行可行性評估,同時從風險和收益兩個角度進行收益分析,得出實現IT戰略規劃目標和企業戰略目標結論。
在IT規劃的執行過程中,ESI公司通過3點措施保障IT規劃的成功落實:一是ESI公司做到了上下思想統一,認識到該IT規劃的實施能給公司所有的業務部門切實提供IT支持,提升運作效率;二是ESI公司的信息管理部門與公司高層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當IT規劃有變更時得到了公司高層的有力支持,以及時消除潛在的消極抵觸情緒,保障了IT規劃計劃的順利推進;三是與業務部門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反饋機制,準確把握了業務和對IT系統的需求,并通過不懈的系統實施,實實在在協助和提升公司業務。
經過幾年建設執行,ESI公司按照IT規劃完成了新產業基地的建設,硬件布局和架構能適應未來10年企業智能化管理的需要,規劃中的IT系統功能一步一步實現,主要業務流程逐步裝入集成的環境,相互連接統一運行,初步實現了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企業信息的共享程度全面提高,逐步改變和優化ESI公司的管控模式和工作流程,信息化綜合評價達到上級單位的B級標準。
6 結語
有效的IT規劃可以幫助企業制定總體信息化藍圖,改變以往無序的、松散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幫助企業進入信息化建設的正軌,解決信息不對稱、信息化計劃殘缺、系統應用目的不清等問題,規避信息化建設的風險,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參 考 文 獻
[1]羅鴻.ERP原理·設計·實施[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309-350.
[2]申英華.多元化企業集團IT規劃與實施[D].青島:山東大學,2011:6-50.
[3]趙月花,孫延明,易靜蓉.企業IT規劃框架模型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08(3):66-68.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