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容 王海林 趙耀 金方明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158-02 ?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為了探索卓玉009的最佳種植密度和合理施肥量,2017—2018年度以大區5個密度處理、小區6個施肥量處理方式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密度、施肥量的增加,卓玉009株高與穗位高增加,穗部性狀(穗長、穗粗)與產量性狀(穗行數、行粒數、百粒重)發生相應變化,理論產量與實收產量在密度3 500株/667 m2、施肥量70 kg/667 m2時達到最大值。
關鍵詞:玉米;新品種;卓玉009;種植密度;施肥量
卓玉009(區試名稱:GB8009)是2010年貴州卓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自交系QR29為母本與貴卓玉9號母本GD909雜交組配而成的雜交玉米新品種;2013—2014年參加貴州省普通玉米跨區組區域試驗及生產試驗,2015年通過貴州省品種審定(審定編號:黔審玉2015009號)。其具有產量高(比對照黔單16號增產12.92%)、穩產性好(增產點次94.4%)、抗倒、抗病(抗大斑病和莖腐病,中抗小斑病和穗腐病)、品質好(黃籽硬粒型,容重803 g/L,粗淀粉含量72.46%,粗蛋白質含量10.31%,粗脂肪含量5.64%,賴氨酸含量0.28%)等特點;適宜在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黔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市、畢節市、黔西南州和六枝特區海拔1 500 m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上種植[1~9]。
為了加快新品種卓玉009的推廣種植,探索良種與良法配套技術,2017—2018年度在貴州卓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紅光村的示范基地內直播條件下,進行種植密度與施肥量對產量、產量性狀、抗倒性與抗病性的影響研究,以探索最佳種植密度與施肥量。
1 ? 試驗方法
1.1 ? 密度試驗
本試驗采用無重復大區直播方式種植,大區長12 m、寬8 m,種植10行(行距0.8 m),大區面積96 m2,設置2 500株/667 m2(大區留苗350株)、3 000株/667 m2(大區留苗420株)、3 500株/667 m2(大區留苗480株)、4 000株/667 m2(大區留苗550株)、4 500株/667 m2(大區留苗620株)5個密度處理,分別于2017年4月13日、2018年4月15日播種,雙粒播種,單株留苗,統一施用45%(15∶15∶15)滿山紅復合肥45 kg/667 m2+硫酸鋅4 kg/667 m2作底肥,尿素30 kg/667 m2作追肥(按苗前30%、喇叭口期40%、抽雄前30%的比例分期施用),記載各處理生育期,成熟期取大區中間行順數20株考種(測量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百粒重等),全區收獲計產。
1.2 ? 施肥量試驗
試驗設施肥量:30 kg/667 m2、40 kg/667 m2、50 kg/667 m2、60 kg/667 m2、70 kg/667 m2、80 kg/667 m2共6個處理(其中45%滿山紅復合肥與尿素各50%),其中復合肥用量的70%+硫酸鋅3 kg/667 m2作底肥,另30%作穗肥;尿素按苗前30%、喇叭口期40%、抽雄前30%的比例分期作追肥施用。
小區長7 m、寬5.6 m(種植7行,行距0.8 m),小區面積39.2 m2(每小區留苗196株),設兩次重復;播種時間與方式相同,密度3 300株/667 m2;成熟期取小區中間行順數20株考種,全區收獲計產。
2 ? 結果與討論
2.1 ? 密度對產量及產量性狀的影響
卓玉009隨著種植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增加,穗位高增加,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與百粒重均降低,理論產量在密度3 500株/667 m2時達到最高(731.79 kg/667 m2),密度再增加,理論產量反而會下降;實際田間收獲產量以密度2 500株/667 m2時最低(464.57 kg/667 m2),密度為3 500株/667 m2時最高(660.89 kg/667 m2),達到4 000株/667 m2時,產量降低到564.11 kg/667 m2(比3 500株/667 m2減產96.78 kg/667 m2,減產率14.64%),密度4 500株/667 m2時產量比3 000株/667 m2低,說明卓玉009最佳種植密度在3 000~3 500株/667 m2之間。
2.2 ? 不同密度抗病性與抗倒性表現
在密度≤3 000株/667 m2時,各種病害(大小斑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絲黑穗病、莖腐病、穗腐病)及倒伏均未發生;當密度≥3 500株/667 m2時,病害與倒伏均有發生,并隨著密度增加而加重(表1);在密度達4 000株/667 m2時紋枯病達到5級,其他病害達3級,8月5日發生倒伏,倒伏率15.3%;密度達4 500株/667 m2時,倒伏時間提前到7月23日,倒伏率24.2%,對產量有較大影響。
2.3 ? 施肥量對產量及產量性狀的影響
在相同密度條件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株高與穗位高增加,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均增加,百粒重在施肥量70 kg/667 m2時達最大值33.54 g,施肥量80 kg/667 m2時基本保持不變(表2);理論產量從393.75 kg/667 m2增長到744.47 kg/667 m2,當施肥量為80 kg/667 m2時降低到728.43 kg/667 m2,田間實收平均產量在324.88~637.4 kg/667 m2之間,以70 kg/667 m2施肥量時最高,60 kg/667 m2施肥量時位居第二(比最高產量減產10.64%),80 kg/667 m2施肥量時位居第三(比最高產量減產12.62%),卓玉009推薦施肥量在60~70 kg/667 m2之間。
3 ? 結論
(1)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卓玉009株高與穗位高增加,穗部性狀(穗長、穗粗)與產量性狀(穗行數、行粒數、百粒重)均降低,理論產量與實收產量均在3 500株/667 m2密度時達到最大值,密度再增加,產量反而會下降;病害與倒伏逐漸發生且加重,卓玉009最佳種植密度在3 000~3 500株/667 m2之間。
(2)隨著施肥量的增加,株高與穗位高增加,穗部性狀(穗長、穗粗)與產量性狀(穗行數、行粒數、百粒重)有所增加;理論產量在施肥量70 kg/667 m2時達到最大值744.47 kg/667 m2,在80 kg/667 m2時降低到728.43 kg/667 m2;田間實收平均產量從324.88 kg/667 m2增加到637.40 kg/667 m2,然后降低到556.97 kg/667 m2;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病害逐漸發生和加重,當施肥量≥60 kg/667 m2時發生倒伏,并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倒伏時間提前,倒伏程度加重。因此,卓玉009推薦施肥量在60~70 kg/667 m2之間。
參考文獻:
[ 1 ] 余長平,周華平,劉永忠,等.玉米雙玉919種植密度與施肥量栽培模式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12):19-21.
[ 2 ] 陳世果.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探索[J].農業與技術,2017,37(13):94,107.
[ 3 ] 趙玉花.不同施肥量與種植密度對夏玉米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7,35(04):119-120.
[ 4 ] 余長平,劉永忠,肖能武,等.密度與施肥對玉米華玉10號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5):3 819-3 821.
[ 5 ] 鄭東.不同密度與施肥量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J].農技服務,2016,33(08):24.
[ 6 ] 王欽學,董顯生,陶成東,等.不同密度與施肥比例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現代化農業,2016(01):11-12.
[ 7 ] 蘇國修,崔蘊剛,曹光磊,等.玉米新品種平玉8號不同施肥量和種植密度試驗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5,61(11):20-21,49.
[ 8 ] 唐光順,王清,姚正奎,等.密度與施肥對玉米品種黔單24產量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2014(05):9-11.
[ 9 ] 王華,趙耀,王海林,等.貴卓玉9號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耕作與栽培,2017(01):60-62.
(收稿日期:2019-03-18)